胃癌早期常见的七种症状,前期胃癌有什么症状?
前期胃癌大多数患者表现为疼痛规律的改变,而肿瘤的慢慢增大,会出现消化道的症状,食欲减退、泛酸嗳气、恶心呕吐、腹部隐痛、消化不良、上腹部的饱胀不适、黑便等症状,消化道出血导致出现黑便,如果没有其他原因长期出现黑便,一定要及时就医。
女性胃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先说结论:
“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症状就是没有症状”,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早期胃癌是没有症状的,或者说症状非常轻微、也非常不典型。
无论是患者、还是医生,都不会把一些看似消化不良、胃炎的小毛病,想成胃癌的表现,所以,凭症状去判断是否有早期胃癌,基本不可能!
再说,什么是早期胃癌?胃癌就是起源于胃粘膜上的恶性肿瘤。
我们的胃壁分为四层:依次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肉层-浆膜层。
我们说的早期胃癌指的是癌细胞仅仅侵犯了粘膜层或粘膜下层,非常容易治愈,不用开刀,在胃镜下,就可以吧癌变的组织剥离,达到根治的目的;
一旦就侵入到肌肉层,这里因为有血管和淋巴管,很容易发生脉管浸润;这叫进展期;
一旦穿透最后一层,就有可能造成远端转移,这叫中晚期。
为什么早期没有症状呢?早期胃癌对胃粘膜的损伤非常轻微,甚至还没有胃溃疡深,所以,对胃功能的影响很小,所以80%以上的早期病人,并没有任何不适。
据可靠数据,我国发现的早期胃癌只有10%左右;这些人几乎全是在无症状情况下,或者无意中发现的;
而其余的85-90%的胃癌患者,都是出现了所谓的“早期信号”,不得已被动来检查的!
结论:胃癌没有早期信号既然没有早期信号,我们如何发现呢?
很简单,做两个检查:
第一,尽早地做碳14呼气试验,看是否感染幽门螺杆菌,有的话,就杀掉它,因为它是胃癌的元凶之一;
第二,最迟,要在40岁前做第一次胃镜,然后根据检查的结果,决定下次复查胃镜的时间;
第三,有家族史、高发地区的人们、有不良嗜好的,要提前胃镜检查。
胃癌早期症状和前兆是什么?
胃癌早期征兆和表现是什么
早期胃癌70%以上无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非特异性的上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部饱胀不适或隐痛、泛酸、嗳气、恶心、食欲减退、呕吐等。
进展期胃癌症状明显,上腹部疼痛持续加重,无规律性,若肿瘤侵犯胰腺,则疼痛剧烈并出现背部放射痛。胃癌并发急性穿孔可导致弥漫性腹膜炎症状。若肿瘤位于贲门附近,会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胃窦部肿瘤可引起幽门梗阻症状,患者有呕吐,呕吐物内含隔夜食物,并有腐败味,不含胆汁。部分胃癌患者腹部可触及肿块,质硬,活动度差。
胃癌晚期出现转移症状,包括腹痛、肝大,若肿瘤或转移淋巴结压迫侵犯胆总管可引起黄疸,部分患者左锁骨上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腹腔内种植转移引起腹水,直肠指检可触及卵巢转移的克鲁肯贝格瘤等。
本内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胰胃外科 副主任医师 钟宇新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早期胃癌是不是不痛不痒?
早期胃癌的症状往往并不是很典型,很多病人是没有症状的,仅有部分患者有轻度消化不良的症状,如上腹隐痛不适、轻微饱胀、疼痛、恶心、嗳气等。但是这些症状不是胃癌特有的症状,如患有慢性胃炎、溃疡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甚至正常人偶尔也会出现。
临床发现,约2/3的胃癌患者,早期可出现上腹部疼痛,约1/3的患者早期仅出现胃部闷胀、上腹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有泛酸,烧心、恶心、呕吐、嗳气或黑大便等症状。还有一部分患者不会表现出消化系统症状,而是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消瘦和疲倦无力。
如果出现上腹痛,也就是常说的心口窝疼,消化不良,就是吃完饭以后胃老不舒服、腹胀,或者吃完东西以后,感觉食物在胃里边存的时间比较长,下不去。或者出现嗳气,就是打嗝,老是打出的嗝不好闻,有异味。或是吃饱饭后感觉有饱胀感并伴有轻度恶心。或是吃饭时感觉进食不顺,逐步发展为吞咽困难和食物反流。或是有轻度胃部疼痛、膨胀沉重感,有时心窝部隐隐作痛,以胃炎或溃疡治疗后,症状可能暂时缓解,短期内又复发,反复发作不易治愈。还有患者出现黑便,因为大便发黑而就诊。还有些患者没有胃肠道的症状,而是表现为体重减轻,贫血,气色不佳等症状。
这些都有可能是胃癌的表现,因为不典型,不能仅从一个症状表现,就感觉得了胃癌,一定要与胃炎或胃溃疡相鉴别。
所以,如果出现上腹不适症状,又伴有其他高风险因素,或在治疗后反复发作的人,必须提高警惕,做进一步的检查,做到早发现,及早治疗。
了解更多健康知识,关注小晓医生。
饭后出现4种迹象?
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然而,胃为“娇脏”,对于温度变化,十分敏感,既怕寒冷,又怕热。
秋冬交替之时,胃病易复发,甚至诱发新胃病,此时,一定要注意养护胃部健康。
饭后出现4种迹象,胃“病”的不轻了,及时检查,莫拖延胃,帮助人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一旦胃部病变,在吃饭后,就会有所表现。
如果,出现下面几种异常情况,及时就医,切莫拖延。
1、持续不停的打嗝
在吃过饭后,如果持续不停的打嗝,要警惕胃部“癌变”。
胃部的癌细胞,会影响到附近的迷走神经或膈肌,就会导致不断的打嗝。
因此,一定要十分注意,异常打嗝,一定要及时检查。
2、腹胀严重
吃饭后,腹胀严重,尤其是,吃得很少,也会出现严重腹胀。
此种情况,反复发作,持续时间短,除了消化不良,胃炎,还要注意早期胃癌。
3、饭后腹泻
胃癌早期,常常会出现腹部不适,包括饭后闷胀、疼痛等。
此外,还容易导致腹泻,并且,大便颜色也改变。
当腹部产生癌变时,会导致消化道病变,引发腹泻等,一定要高度警惕。
4、饭后胃脘痛
胃癌早期,常常会出现腹部不适之症,其中,就包括饭后闷胀、疼痛等。
尤其是老年人,本身消化功能就减退了,对疼痛的感知也不敏感,往往就忽略了此类症状。
如果,经常饭后胃痛,最好尽早去检查,不能再拖了。
秋冬交替,养胃正当时,谨记“2句话”,做好四件事,胃好你更好
秋冬养胃,谨记“2句话”第一句:护腹部,防受寒
秋冬交替,气温变化较大,此时,一定要注意防寒,尤其是腹部保暖。
特别是有慢性胃炎的人,要注意胃部保暖,及时添加衣服。
夜晚睡觉应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
秋冬交替,早晚温度相对较低,早起晨练时,应多带件外衣防寒。
另外,此时就不要继续“秋冻”了,切莫勉强“挨冻”而冻出病来。第二句:吃人参不如睡五更
养胃谨记——“吃人参不如睡五更”!
睡眠,对于养胃来说,十分重要。
充足的睡眠,是开胃的补药,是修复胃的一剂天然的良药。
一旦睡眠不足,会削减胃的屏障自保能力,大大增加患胃溃疡的机会。同时,要注意,不熬夜,也不能赖床不起,睡眠过多,同样伤胃。长期赖床不起,易打乱胃肠功能规律,损害胃肠黏膜,诱发溃疡等疾病。
因此,养胃胃部健康,不仅不要熬夜,还不能赖床不起,切记。
秋冬养胃,做好四件事,胃好你更好
第一件:驱寒,少饮酒,多饮茶
秋冬交替之季,人们习惯天冷喝烈酒暖身驱寒。
然而,酒精入胃,会直接损害胃粘膜,加速胃部病变。
酒精度数越高,对于胃部的损害也就越严重,养护胃部要注意少碰酒饮。
此时想要驱寒暖身,不妨多饮热茶,用热茶“代替”酒水,胃会更喜欢。
茶疗,调理胃病,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热茶,温和持久,是调理脾胃,最便捷的方式之一。
用一些药食两用小植物,泡水代茶饮,对于胃部健康,十分有益。
奶汁草茉莉花茶,泡水代茶饮,可暖胃驱寒,消炎止痛,保护胃部健康。
奶汁草,俗称婆婆丁,随处可见,药用价值高,入胃经,可养护胃部健康。
据现代研究发现,奶汁草,具有“广谱抑菌”的作用,还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称,是一种抗炎良药,尤其对胃炎之炎更加有效。
此外,研究还发现,奶汁草可改善胃溃疡,能明显的减轻胃溃疡的发生几率,并且,还可以杀灭幽门螺杆菌,对于胃部健康,十分有益。
茉莉花,主温脾胃,有理气解郁,化湿和中之效,常用于脾胃湿浊不化、少食脘闷、腹泻和下痢腹痛等症。并且,茉莉花性质温和,还可以中和奶汁草的寒性,二者搭配,对暖胃止痛,消除溃疡、杀灭幽门螺杆菌,是不错的选择。
第二件:饮食,三餐定时,七八分饱
重视饮食,是养胃很重要的一步。
首先,要三餐定时,切莫饥一顿饱一顿。
规律的饮食,对于胃部健康来说,十分重要。
此时,三餐要定量,早餐不能少,并且,要吃得有营养。
午餐要吃好,约占全天食物量的1/3,尽量每种食物都吃一些,营养均衡。
晚餐要适中,不要吃得过饱,尽量吃清淡、易消化食物,晚上八点前吃完。
少吃尝滋味,多吃伤脾胃。胃怕吃得过饱,会直接危害胃肠道,增加其负担,导致消化不良。
一旦胃始长期处于饱胀状态,会分泌大量胃液,破坏胃黏膜,诱发胃病。养护胃部,饭吃七八分饱,正相宜,不可吃的过饱。
想要做到只吃“七八分饱”,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咀嚼,细嚼慢咽。
吃饭时长20分钟左右,每口饭咀嚼30次,用小汤匙代替筷子,减慢速度。
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吸收,还可让大脑及时接收“吃饱”信号,避免吃的太多。
第三件:释放压力,心情舒畅,增加运动
一个人,长期处于抑郁、暴躁、悲伤的状态下,会导致神经紊乱,加速胃酸分泌,使胃粘膜缺血,形成胃病。
所以,养护胃部,还要学会释放压力,尝试倾诉和欢笑。心情舒畅,神经系统也会积极地指挥胃肠去消化、吸收,有助于胃病康复。
适当的运动,能加强胃肠道蠕动,加强消化和吸收功能。
运动还可对胃肠道,起到较好的按摩作用,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加强胃肠道黏膜的防御机制,尤其对于促进消化性溃疡的愈合,有积极的作用。
因此,适当的增加点运动吧!
第四件:常按揉,健脾和胃
经常按揉适当的部位,对于胃部健康,也是大有益处。
经常揉腹,可促消化,有益胃部健康。
腹部,是胃所在部位,腹部肚脐上方,大约4个手指的位置,便是中脘穴。
中脘穴,是人体任脉上的重要穴位,也是治疗肠胃疾病的重要穴位。
经常按揉,增强脾胃的功能,达到养胃健体之效。
按揉天枢穴,可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
仰卧,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即为天枢穴。
经常按揉中脘穴,有助于理气止痛,和胃止呕,用点揉的方式即可。
在腹部肚脐上方,大约4个手指的位置,便是中脘穴。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