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虫病症状图片,人胖肚子里有虫?
寄生虫病有很多种,不同的寄生虫引起的症状、治疗方法各不相同。根据题主描述考虑应该是蛔虫。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肠道或其他器官所引起的疾病。 是学龄儿童最常见的寄生虫病之一。
一般经粪-口途径传播,摄入感染性蛔虫卵所致。
临床症状以食欲异常,脐周疼痛,大便检查有虫卵等为特征。 蛔虫可穿过肠壁,引起肠穿孔及腹膜炎,若不及时治疗可致死亡。
检查方法包括病原学检查、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B超检查、逆行胰导管造影等。 粪便涂片法或盐水浮聚法可较容易查到蛔虫卵以确诊。
治疗主要以驱蛔虫药物治疗为主。 常用的驱虫药物有丙硫咪唑、甲苯咪唑,左旋咪唑和枸橼酸哌嗪等,驱虫效果都较好,并且副作用少。
具体诊断、治疗可以去专科医院或者综合性医院门诊就诊,咨询相关科室及医生。
鸡蛔虫病该如何防治?
养鸡的朋友在养殖过程中经常会碰到鸡患蛔虫病,这是由于鸡体内存在一种被称为鸡蛔虫的线虫。在大规模饲养情况下,雏鸡常会因患蛔虫病而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严重的甚至出现死亡。当我们对死鸡进行剖解时,会发现鸡的小肠内存在如细豆芽样的线虫,堵塞了鸡的肠道。成年的蛔虫虫体通常呈黄白色,熊虫体长通常约为50至76毫米,雌虫体长通常约为60至116毫米。蛔虫可在鸡的体内完成交配和产卵,虫卵可在鸡的体内生长也可随粪便被排到鸡体外,排到地面上的虫卵极易被鸡啄食而导致鸡群出现大面积的感染。雏鸡患病后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生长缓慢,粘膜苍白、羽毛松乱,两翅下垂,胸骨突出,并伴随着下痢和便秘,粪便中有时会出现带血的粘液,而后鸡逐渐消瘦甚至死亡。成年鸡通常变现为轻度感染,严重感染的则表现为下痢、日渐消瘦、产蛋下降、蛋壳变薄。可以说鸡一旦患蛔虫病将严重影响鸡的正常生长发育,严重的甚至导致鸡死亡,这将严重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我们在养殖过程中需进行蛔虫病的预防,平时我们需做好鸡舍内外的清洁和卫生工作,做到及时清除鸡粪及残余饲料,小面积地面可采用开水进行高温消毒处理,料槽等则需经常进行清洗消毒处理。蛔虫卵在50°C以上时会很快死亡,我们可对粪便进行堆沤发酵。鸡群每年最好进行1到2次的药物驱虫。对患蛔虫病的鸡我们可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可取15克竹叶花椒,用文火炒黄研末,每只鸡每次0.02克拌饲料进行投喂,每天喂2次,连续喂3天。也可取15克烟草切碎后文火炒焦研碎,按2%的比例拌入饲料进行投喂,每天2次,连续喂3~7天。还可取用左旋咪唑片剂,按鸡的体重进行饲喂,每千克体重可口服38-48毫克(有效成分)/日。以上几点为鸡蛔虫病的主要防治措施,鸡蛔虫病其实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及时有效的进行防治可将损失大幅度降低,进而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新型肺炎患者粪便中检测病毒阳性?
1月31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道的美国首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患者成功治愈的病例中,提到了在患者发病第7日采集的粪便样本中检出新型冠状病毒RNA。
2月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透露,该院肝病研究所研究发现,在某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2019-nCoV(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很有可能提示粪便中有活病毒存在。
据第三人民医院研究人员表示,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做进一步分离病毒的研究。提醒广大市民,戴口罩的同时,要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
2月2日,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在广东省卫健委参加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间隙,回应了系列热点问题。
钟南山说:我们在不同的地方都发现,有一部分病人的粪便里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我们正在努力去分离出病毒,这需要点时间。检测出核酸阳性与真正分离出病毒不是一回事。
核酸是病毒的一段序列,检测出核酸阳性只能说粪便里可能存在活病毒。而分离出病毒,就是确认粪便里有活病毒,这个问题就更大了。但不管怎么说,在粪便里发现病毒核酸阳性,还是应该高度关注。
假如真的分离出病毒,就意味着它粪-口传播的可能性会增加。特别是在湖北、江西这些地方,如果居民有随意到水体里洗马桶这种习惯,需非常警惕水体被病毒污染。
已经患病的人,粪便是否带病毒,病毒量有多少,要一步步调查。从初步的了解来看,尿里是没有的,但粪便确实要引起警惕。
2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5版)》,指出在鼻咽拭子、 痰、 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什么是粪口传播所谓粪口传播是指,病人的粪便中存在病原体(传染物质),排出体外后造成环境、水源或者食物污染,人们接触到这些污染物后可能感染。这实际上是很多传染病的传播方式之一。另外,接触传播也可能是粪口传播的一种形式:人们接触到被粪便中的病毒颗粒污染的物件,再通过呼吸道或者消化道感染疾病。
常见粪口传播途径的传染病包括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以及可以明显引起腹泻的传染病,如诺如病毒胃肠炎、伤寒、霍乱等。传染病的共同特点是消化道症状,特别是腹泻和呕吐。也就是说,粪口传播和消化道症状往往是配对出现的,很少和呼吸道症状结伴而行。
比如,农民用病毒污染的粪便给蔬菜施肥,如果没有将这些食物充分洗净烧熟,吃了这些食物的人就可能被感染;再如,被病毒感染的人排便后没有洗手,又直接用手接触了别人的食物或餐具,那一起用餐的小伙伴们就可能会被感染。
在当前还不确定新型冠状病毒是否通过粪口传染的情况下,我们依然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需要更加关注厕所的消毒,病人的排泄物在马桶冲刷过程中会形成细小的颗粒,产生水雾后可能成为呼吸道感染的途径,所以也要对马桶、厕所进行消毒。要加强下水道密闭性,病毒携带者,尤其是肠胃道存在病毒的,可能会通过下水道污染整个下水道系统。
有些问题需要注意,比如发现下水道有反水、漏水的情况,应当加强马桶或便器的密封性,对于一些使用旱厕的农村地区,则需要定期对厕所进行消毒。此外,相关污水处理环节需要严格执行国家无害化处理的规范,在合规的下水道处理方式下,应该是能保证杀灭病毒的。
预防粪口传染,居家隔离应注意什么与确诊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居家隔离时,除了之前的防护措施,最好单独使用厕所,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及时对其进行消毒,减少污染。谨慎的做法就是,居家隔离的疑似患者用完厕所冲水前,记得盖上马桶盖再冲水就可以了,这个动作可以极大减少空气中的气溶胶浓度。
但是,在粪便中确实含有大量的病毒的前提下,密切接触和呼吸道直接传播的风险一定是大于抽水马桶产生气溶胶吸入的风险。所以勤洗手、戴口罩依旧很重要。
总之,在目前来说新型肺炎患者粪便中检测病毒阳性,还不能确定存在粪口传播途径,但事物总是在变化中发展,病毒也同样存在进化和基因变异,随着疫情的发展是否出现新的传播风险,目前不得而知,但做好相应的防护是必要的,相信一定能够战胜这次疫情!
猪的蛔虫病该如何诊治?
猪场的蛔虫病该如何诊治?
猪体内的蛔虫病是猪场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当猪患病就导致猪消瘦、群体营养不良、生长缓慢、甚至出现腹泻拉肚子,猪食欲加大缺不见增重,还伴随轻微咳嗽、呕吐、喜卧。如果体内有大量成虫会导致猪腹痛食欲废绝,也可同过检查粪便判断是否有蛔虫,如果有以上症状就可考虑寄生虫疾病拉。所以必须要定期打虫处理。
如何诊治?1、要保持猪舍干净、干燥、消毒、及时清理粪便,粪便要运出猪场到堆放地发酵杀灭虫卵,也可散药灭虫卵。及时消灭蚊蝇、老鼠等,控制好传染源头。治疗效果才会更好,不会反复发作。
2、养殖户在投喂青饲料时,要洗干净,避免青饲料中含有虫卵,随青饲料进入猪体内成长发育。及时控制住蛔虫病源头,治疗后不复发。
3、可用药物治疗,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拌入饲料中投喂,可按照0.2-0.3毫克/千克体重比例投喂,也可咨询当地畜牧药店更好的药物治疗。
总结,做好预防措施积极治疗才能够更好控制病情,只治不防,只防不治都行,会反复发作及传染健康猪群。
欢迎大家相互交流、关注三农养猪、你关心的就是我正在做的。谢谢!
如何判断身体里有蛔虫?
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
蛔虫病无明显症状,很难自查因为蛔虫病轻症的话一般并没有明显的表现,所以很难自查。很多时候,病人是因为在粪便或者呕吐物中看到了蛔虫,才发现自己被感染的。蛔虫病严重时会引起儿童脐部周围不定时的腹痛、食欲不振或者容易饥饿、烦躁、磨牙、面部白色斑块等。
对于蛔虫病的治疗,一般情况下吃药就行,80后的朋友应该还记得儿时吃的宝塔糖吧,就是专门的打虫药,经过驱虫治疗,一般3-4个月后检查粪便中没有虫卵就治好了。后来全国各地的蛔蒿绝迹,宝塔糖也随之退出市场了~
睡觉磨牙小心是蛔虫病因为蛔虫的扰动会使肠壁不断受到刺激,就会引起咀嚼肌的反射性收缩,从而出现磨牙。所以,如果出现睡觉磨牙,倒是可以考虑是否是因为肚里有虫了,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辟谣:脸上有斑是因为肚里有虫?在民间广泛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说如果小孩脸上有白斑了,小心是肚里有虫了。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央视一档辟谣节目《是真的吗》曾对这件事专门做过辟谣:节目组找来了两位脸上长了“白斑”的小朋友去医院做了大便化验,结果并没有发现寄生虫卵以及寄生虫。医生检查后也证实,孩子脸上的白斑实际就是白色糠疹,与体内是否有寄生虫并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