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毒的功效与作用,如何正确的煎煮和服用中药汤剂?
煎药前真的需要清洗饮片吗?
许多患者在煎煮买来的中药饮片时,总是嫌其“脏”,而在煎药前用水清洗,以除去表面的污垢、灰尘等杂质,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市面上销售的饮片都是经过净制,净制是饮片炮制的第一步,包括挑选、水选、筛选、剪切及泡洗等方法,清洁药材,去除非药用部位,以保证达到净度标准。其次,不适宜的清洗会造成一些经过炮制饮片表面辅料的流失,如蜜、酒、醋、胆汁等;也易造成粉末及细小药物和水溶性成份如滑石、大青盐、芒硝的流失。这些都会减弱或改变煎剂原有的药效,故煎药前不宜清洗。
什么样的锅适合煎煮中药呢?应选择与药物所含的成分不易发生化学反应的锅,如陶瓷器皿、搪瓷、玻璃、砂锅、不锈钢锅等可以。其中砂锅、陶瓷锅保湿性好,水分蒸发量少,传热均匀。煎药忌用铁锅、铝器、铜器、锡锅、银锅,一方面是因为这些金属元素可与中药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药效,另一方面是因为铁、铜、锡、铝等这些元素本身就是药物,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煎煮前宜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如自来水、蒸馏水浸泡,但不能用矿泉水。因为矿泉水中金属离子含量较高,会与中药中的生物碱、苷类、鞣酸等反应。一般浸泡加冷水至超过药物表面3-5cm,浸泡30-60分钟为宜。花叶类药材为主的组方浸泡时间相对较短,可浸泡20-30分钟;根、根茎、种子、果实、矿石、贝壳类为主的组方浸泡时间可相应延长,可浸泡60分钟。
准备工作就绪后如何煎煮中药?中药一般会煎煮两次。大火煮沸后,改小火再煎煮20-30分钟,趁热过滤留取药液,这为第一煎。第二煎是继续在药渣中加水(冷水、热水均可),超过药渣表面1-3cm,大火煮沸后,改小火再煎煮15-20分钟,趁热过滤,合并两次药液,成人约400ml (儿童100-300ml),分两次服用,每次服200ml(儿童每次服50-150ml)。第一煎、第二煎为连续煎煮,而不是上午煎第一煎,煎完后服用,下午再煎第二煎,煎完后再次服用。
煎煮时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特殊方法?先煎
含毒性成分或有效成分难溶的药物需要先煎,即在群药煎煮前单独先煎30-60分钟,再与群药同煎。常见饮片包括:生石决明、石膏、生磁石、生自然铜、生龟甲、生鳖甲、生牡蛎、生瓦楞子、川乌、草乌、附子等。
后下
气味芳香含挥发性物质的药物,如薄荷、青蒿、香薷、沉香等;有效成分受热不稳定的药物,如大黄、番泻叶等需后下。后下方法:不需浸泡,在群药第一煎煎好前5-10分钟放入,第二煎与群药同煎。如为辛凉解表药,不建议二煎,如确实要二煎,又有后下药物的,应一煎与二煎药液合并后再加入后下药煎煮5-10分钟。
包煎
细小、质软、质轻的植物果实或种子;表面有绒毛的药材,易对咽消化道产生刺激作用;含有黏液质的药物,易沉于锅底,造成糊锅;矿物质、贝壳类粉碎后呈细小颗粒状,易使汤液浑浊,不利服用;这些饮片易用丝、棉布、无纺布等包扎宽松,直接放入锅中同煎。常见饮片包括:旋覆花、车前子、葶苈子、六一散、青黛、滑石粉、儿茶、金礞石、海金沙、辛夷、马勃。
烊化
阿胶、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龟鹿二仙胶等胶质、黏性较大或易溶的药物需要烊化,即用煎好的药液加火速化,或用热水融化后兑入药液同服。
另煎
人参、红参、高丽红参、西洋参、鹿茸片、羚羊角片、西红花、冬虫夏草等贵重药材,为了更好地煎出有效成分,应单独另煎1-2小时。煎液可以单独服用,也可与其他煎液兑入服用。
冲服
牛黄、朱砂粉、熊胆粉、鹿茸粉、三七粉、珍珠粉、羚羊角粉、沉香粉、琥珀粉、水牛角浓缩粉等标明“冲服”字样的中药粉末,宜用药液或开水冲开服用。
感谢审稿专家: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皮肤病医院 朱全刚、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市正骨医院 林静吟
以上由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皮肤病医院 谢欣辛 提供答案!
生活中有哪些剧毒物?
2015年9月8日,云南省宾川县金牛镇的一位村民,邀请亲朋好友到家里共进晚餐。当天晚上,参与就餐的亲友陆续出现食物中毒现象。众人连夜被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很可惜,虽经医院全力救治,此次事件还是造成了6人身亡、21人受伤的局面。
什么东西如此可怕?答案是草乌。
草乌的根茎叶花干草乌生草乌草乌植株草乌是一种中药,有一定的祛风湿、治疗疼痛的功效。在云南当地,有把草乌和食物一起炖吃的习惯。当天,这些村民就是吃了草乌炖猪蹄,从而引发中毒。
进食草乌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事项:
1.野生的草乌毒性更大,年限越长毒性越大。
2.生草乌,未经炮制,毒性很大,切勿食用。
3.食用草乌,不要与瓜蒌、半夏、贝母等一起食用。
4.出现中毒症状,需马上到医院就医。同时,可大量服用甘草水或者绿豆汤来解毒。
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哪些毒物呢?生活中,剧毒物随处可见,比如毒蛇、蜘蛛、甲醛、农药等。其中,有些毒物大家容易忽略。为让大家容易区分,我把生活中容易遇到的毒物分为五大类。
1.有毒气体:有毒气体有多种,生活中常见的有一氧化碳、沼气、甲醛等。
(1)一氧化碳
包含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在生活中,特别是洗澡、冬天取暖使用煤气的时候,要特别的小心,避免产生煤气中毒。冬天烧炭取暖的时候,千万不要紧闭门窗。
煤气中毒时病人最初感觉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软弱无力,当他意识到中毒时,常挣扎下床开门、开窗,但一般仅有少数人能打开门,大部分病人迅速发生抽搐、昏迷,两颊、前胸皮肤及口唇呈樱桃红色,如救治不及时,可很快呼吸抑制而死亡。
(2)沼气
沼气是一种混合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二氧化碳、氮、氢、一氧化碳和硫化氢。广泛存在于淤泥池塘和密闭的窖井、池塘、煤矿(井)和煤库、废水池中。沼气中毒事件在日常的生产、施工中经常发生,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3)甲醛
甲醛是一种有机化学物质,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类致癌物。因为甲醛是一种化工原料,在工业生产中需要大量应用。因此,甲醛也广泛分布于家居用品、装修材料、纺织材料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最多的是装修材料中的甲醛,比如板材、家具、油漆、地毯、壁纸等,都有甲醛的存在。如果空气中甲醛的浓度超过一定标准,就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因此,日常生活中,要使用符合相应标准的产品。房屋装修后空置一段时间,或者经过甲醛治理后再入住,避免受到甲醛的威胁。
2.有毒食物:常见的有发芽土豆、发霉的瓜子、发霉的花生、烂水果、未煮熟的豆浆、未煮熟的四季豆、新鲜的黄花菜、隔夜菜等。
(1)发芽的土豆:土豆是日常最常见的食物,但是如果土豆已经发绿、甚至发芽,就不要食用了。因为土豆中含有一种有害的生物碱,又称为龙葵素。发绿或者发芽的土豆,龙葵素的含量高。人体食用后,会出现中毒的症状:恶心、腹痛、呼吸困难等。
(2)发霉的瓜子、花生:发霉的瓜子、花生含有的黄曲霉素是化学致癌物,吃了之后容易有患癌的风险。
(3)烂水果(蔬菜):蔬菜水果霉烂,意味着有微生物入侵。这种微生物就是大肠杆菌。食用腐烂的水果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腹泻的中毒现象。因此,如果水果有烂掉迹象,不要把霉烂部分削掉吃,应该整个扔掉。特别是老人孩子,抵抗力比较弱,更不要吃腐烂的水果、蔬菜。
(4)发红的甘蔗:有红心的甘蔗含有节菱孢霉,节菱孢霉会产生一种3-硝基丙酸的剧毒物质,人误食以后会引起丙酸中毒,后果严重。
(5)未煮熟的豆浆:豆浆在中国人的早餐中常常遇到,但是食用时一定要将豆浆煮沸,防止豆浆含有皂素和皂苷导致的腹痛腹泻现象。煮豆浆时,要保持豆浆沸腾3分钟以上,直到豆浆中的泡沫消失后再关火。
(6)未煮熟的四季豆,扁豆等豆类。四季豆也是含有一种有毒物质皂苷。烹调的时候,需要用大火烹调加工,多次翻炒,直到四季豆全部熟透才能食用。
(7)新鲜黄花菜:新鲜的黄花菜含有一种叫秋水仙碱的毒素,误食后会出现恶心、呕吐 、手脚麻木等中毒现象。因此,如果要食用新鲜黄花菜,一定记得焯水一遍,把毒素驱除。
(8)隔夜菜:隔夜菜,并不单单是指过了一夜,而是指放置时间超过8小时的食物。隔夜菜放置时间过长,容易产生一种致癌物亚硝酸盐,加热也很难去除。特别是隔夜的叶菜、凉拌菜、卤菜、鱼虾水产类,都不要继续食用。
3.有毒植物
(1)断肠草:断肠草容易和金银花混淆,所以特意把断肠草排在第一位。在农村,经常会出现把断肠草当做金银花食用,导致中毒的事件。
断肠草含有一种剧毒物葫蔓藤碱,误食会导致晕眩,咽、腹剧痛,口吐白沫,瞳孔散大,下颚脱落,肌肉无力,心脏及呼吸衰竭而死亡。
(2)见血封喉树
又名毒箭木,是一种南方生长的高大乔木,主要分布于我国两广、海南、云南等地。箭毒木的乳白色汁液含有剧毒,一经接触人畜伤口,即可使中毒者心脏麻痹(心率失常导致),血管封闭,血液凝固,以至窒息死亡,所以人们称它为“见血封喉”。古人把汁液涂在箭头上,箭头就变成了一支“毒箭”。
(3)羊角拗
小时候,看到羊角扭这个果实,心里就发怵,因为大人常常提醒,千万别碰它。羊角扭全株有毒,最毒的是果实;其叶子,叶柄,叶颈,干部,根部等均有毒,果实切开会有汁液。接触之后切勿用手触摸口鼻眼。
(4)曼陀罗
曼陀罗长得绿叶婆娑,花色美丽,花型俊朗飘逸,经常被种植于墙头屋角,用于绿化、观赏,因此是一种常见的有毒植物。
曼陀罗全草有毒,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最大,嫩叶次之,干叶的毒性比鲜叶小。曼陀罗中毒,一般在食后半小时,最快20分钟出现症状,最迟不超过3小时,症状多在24小时内消失或基本消失,严重者在24小时后进入晕睡、痉挛、紫绀,最后晕迷死亡。
(5)夹竹桃
夹竹桃,因为花朵美丽,常用于绿化观赏种植,广泛栽培于我国南方地区。
夹竹桃全株有毒,而且毒性极强,是世界上最毒的植物之一。它含有多种毒素,有些甚至是致命的。
4.有毒动物
日常生活常见的有毒动物也很多,如毒蛇、毒蜘蛛、毒蝾螈、毒蚂蚁、毒青蛙、毒蟾蜍、毒水母、蜱虫等等。
(1)毒蛇类:毒蛇种类繁多,比如金环蛇、银环蛇、莽山烙铁头、眼镜蛇、竹叶青等等。
(2)毒青蛙:世界上最毒的青蛙,一克毒素,足足可以杀死1.5万人。
(3)毒蚂蚁:入侵我国的红火蚁,有多个品种,已经传播至我国12个省区,400多个市县都有发现它的踪迹。红火蚁有很强的攻击性,腹部有毒针螯针,可以连续叮蛰多次,每次都会注入毒液。
人体被红火蚁叮蜇后有如火灼伤般的疼痛感,其后会出现如灼伤般的水泡。多数人仅感觉疼痛、不舒服,少数人对毒液中的毒蛋白过敏,会产生过敏性休克,有死亡的危险。如果水泡或脓包破掉,不注意清洁卫生时易引起细菌二次感染。
(4)毒水母
水母作为海洋里面一种十分漂亮的水生浮游动物,外形就像一把透明的雨伞,在全球各地的水域中都能见到水母的踪影。有毒的水母也有多种,其中有些水母具有剧毒。在海中游泳时,要特别留意是否有毒水母。被毒水母蛰伤,有可能会引起疼痛、呕吐、痉挛、皮肤灼痛、心悸、高血压和急性心力衰竭。
(5)毒蝾螈
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有一种东方蝾螈,皮下有剧毒,名为河豚毒素,是世界上发现的毒性最强的毒素,一毫克可致一个成年人死亡。
现在很多人喜欢将东方蝾螈用作观赏动物来饲养,注意不要触碰到蝾螈皮下的剧毒。
(6)有毒河豚
河豚是一种鱼类,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高档食物。但是,河豚的卵巢、肝脏、肾脏、眼睛、血液中含有剧毒,处理不当或误食,严重的会危及到生命。
(7)蜱虫
在我国的4月至10月,都是蜱虫的活跃期,在茂密的森林、草丛、农场中,都有它的身影。在此期间,野外回来的人员要留意身上是否有异常的黑点,及时检查是否被蜱虫咬伤。被蜱虫叮咬,严重者有可能危及到生命。
被蜱虫叮咬后的处理方法: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体处,杀死蜱虫后,再用镊子取出,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扯断蜱虫身体。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蜱虫是多种细菌和病毒的传染媒介,经蜱虫传染的疾病有:莱姆病、斑疹热、Q热、森林脑炎、出血热、巴贝斯虫病、泰勒虫病、落基山斑疹热等81种病毒性、31种细菌性和32种原虫性疾病。
(8)毒马蜂
毒马蜂神出鬼没,遍布于山林湖泽,令人生畏。毒马蜂在我国有多种,各地名称也各有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被毒马蜂集体攻击的话,那种滋味不好受,轻者鼻青脸肿,重者有生命危险。
有毒动物除了上述的几种,我们还经常见到的还有蟾蜍、蜈蚣、蝎子、斑蝥、海蜇等等,都是令人可怕的有毒物种。
5.有毒蘑菇
世界上有毒的蘑菇有400多种,我国有200多种,其中含有剧毒的有10多种。在蘑菇生长的夏季,全国各地都有采食蘑菇的习惯。由于分辨毒蘑菇极为困难,就算是专家级别,也很难凭肉眼分辨是否是毒蘑菇。每年,蘑菇中毒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误食毒蘑菇的后果,极为严重。因此,没有绝对把握,不要采食蘑菇。
在此,我要纠正几个识别毒蘑菇的几个误区:
(1)不能依靠蘑菇的颜色是否鲜艳确定蘑菇是否有毒。
(2)不能依靠蘑菇的生长环境来确定是否是毒蘑菇。有的人误以为长在干净的青草地里、树上的蘑菇就是无毒、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的蘑菇就有毒,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3)不能依靠蘑菇上是否有粘液、菌环、鳞片等来分辨是否有毒。
(4)有昆虫、蚂蚁取食的蘑菇,不一定就是无毒的蘑菇。
(5)使用高温、大蒜烹调不能去除蘑菇的毒性,与其它食物一起煮食也不能去除毒性。
在此建议,珍爱生命,远离蘑菇。
总结:生活中有剧毒物并不可怕,最主要的是我们要提高认识,保持警惕,不要暴露于危险的境地。实际上,日常生活遇到剧毒物的概率非常少,特别是在城市。要担心的是我们到野外的时候,或者在农村生活,保持戒心,不要轻易到陌生、危险区域,更不要食用陌生动植物。
我是@碧涧流泉,一个有温度的作者。喜欢的人请多关注,欢迎转发,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身边的危险。
中医药中的六陈指的是哪六味中药?
金元四大家李东垣在《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中载有“六陈歌”:“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齐。”(这个要背过)
六陈指陈皮、半夏、枳壳、麻黄、狼毒、吴茱萸。它们经过陈放贮存,药用价值更高。临床中最广泛使用的是陈皮与半夏,陈皮就是橘子皮放久后的产物。它们合用组成被二陈汤。
狼毒真的能治癌症吗?
狼毒真的能治癌症。而且狼毒具有散结止痛等功效,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抗肿瘤的作用,但该药毒性较大,内服特别应警慎,应在中医肿瘤科医生指导下服用。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
十九味是什么?
如果是笔误的话,应指的是“十九畏”。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十八反”和“十九畏”,供你参考:
《本经·序例》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但相恶与相反所导致的后果不一样。相恶配伍可使药物某些方面的功效减弱,但又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配伍关系,并非绝对禁忌。而“相反为害,深于相恶性”,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故相反的药物原则上禁止配伍应用。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甘草反甘逐、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五代后蜀韩保升修订《蜀本草》时,首先统计七情数目,提到“相恶者六十种,相反者十八种”,今人所谓“十八反”之名,盖源于此。相畏为中药七情之一,内容已如前述。但从宋代开始,一些医药著作中,出现畏、恶、反名称使用混乱的状况,与《本经》“相畏”的原义相悖。作为配伍禁忌的“十九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
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作为配伍禁忌,历代医药学家虽然遵信者居多,但亦有持不同意见者,有人认为十八反、十九畏并非绝对禁忌;有的医药学家还认为,相反药同用,能相反相成产生较强的功效。尚若运用得当,可愈沉疴痼疾。
现代对十八反、十九畏进行了药理实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十八反、十九畏牵涉的问题较多,各地的实验条件和方法存在差异,使实验结果相差很大。简单的毒性试验大多得到负结果或互相矛盾的结果。早期的研究结果趋向于全盘否定;近年来,观察逐渐深入,“不宜轻易否定”的呼声渐高。此外,还有的实验证明,十八反、十九畏药对对人体毒副作用的大小,与药物的绝对剂量及相互间的相对剂量有关。
总的说来,由于对十八反、十九畏的实验研究尚处在初期阶段,目前决定其取舍还为时过早,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故凡属十八反、十九畏的药对,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 一般不应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