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的最初症状图片,为什么有人容易得脚气?
脚气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通常表现为脚部皮肤出现瘙痒、脱皮、发红、发炎等症状。虽然脚气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但它却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的不便和烦恼。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容易得脚气呢?
首先,脚气的发生与人体免疫系统有关。免疫系统是人体的一道防线,它能够识别和攻击外来病菌,保护人体免受疾病的侵袭。但是,当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时,病菌就有机会进入人体,引发各种感染病。因此,如果一个人的免疫力较弱,就容易感染脚气。
其次,脚气的发生与环境卫生有关。脚气的病原体主要是一些真菌和细菌,它们在潮湿、不透气、脏乱的环境中生长繁殖得较快,容易引起感染。因此,如果一个人经常在潮湿、不透气、脏乱的环境中穿鞋,就容易得脚气。
第三,脚气的发生与个人卫生习惯有关。如果一个人不爱洗脚、不爱换鞋袜、不爱保持脚部干燥,就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引发脚气。
脚气是怎么来的?
我们人的足底和趾间是没有皮脂腺的,从而缺乏抑制皮肤丝状真菌的脂肪酸,自身生理防御机能较差,可是这些部位的皮肤汗腺通常很丰富,出汗也比较多,加上空气流通也比较差、局部潮湿温热,非常有利于真菌的快速滋生和大量繁殖。
再加上我们的脚整天长时间都捂在鞋子里。穿鞋都是穿比较合大小的,因此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脚趾间就形成闭合的状态。一旦鞋袜的通气性和吸汗性比较差,汗液不能够及时被吸干或者吹干,这就是脚气真菌繁殖的产生最佳温床。
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很容易因为真菌数量过多而感染上脚气。另外如果身体免疫力差的时候也容易被脚气真菌给趁虚而入或者不小心被传染了。
所以,一旦鞋内或脚上产生大量真菌的时候,我们的双脚就很容易成为重灾区!
我们通过对脚气患者患处皮肤进行真菌检测发现,通常引起脚气的主要有红色毛癣菌、玫瑰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表皮絮状菌癣菌,白色念珠菌等等。其中红色毛癣菌为主要和常见致病菌。
但是这些细菌可以帮我们分解皮肤的代谢物,皮肤都是需要新陈代谢的。所以在一定数量的情况下是有益的,完全没有也会出现问题的。
因此个人卫生和身体免疫力是对自身最好的保护。否则很容易让本身有一定益处的真菌变成经常折磨我们的大麻烦,而且往往一发不可收拾!长期不治愈更是导致很多并发性疾病,比如灰指甲,比如手癣,还有男性经常性外阴瘙痒和女性朋友的阴道炎,甚至引发丹毒及蜂窝组织炎等。
通常人产生脚臭也是这些细菌在分解我们新陈代谢产生的皮屑过程中就会产生异味。双脚上的角质层(死皮),含有丰富的角质蛋白,是霉菌生长的营养补给。在汗液的温润下,非常有利于细菌的成长和繁殖。
人的脚掌又是爱出汗的地方,相比于身体的其他部位,脚掌的出汗频率比其它地方高出两三倍。而汗液中的水分、盐分、乳酸、尿素,加上皮屑,温热环境结合在一起,细菌即开始大量快速滋生和繁殖。
如果我们再不注意个人卫生感染脚气只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很多人总是怪脚气除不了根。因为在他们眼里的除根就是要从此不再感染上脚气。其实人感染脚气和感冒在某种程度上很相似,治愈后如果在生活中不多加注意,还会被感染上。医学上的根治是从根本上治愈,而不是患者理解的根治后便不会再患上病的可能。
当然很多人确实是因为一直都没有治愈过,其主要原因是开始没在意,用药不对,因为脚气用药都需要一个对应的周期,即使症状消失还需要继续巩固一两周!
比如很多严重的脚气患者都是平时能忍则忍,没有重视,后面病情严重或感染成了甲癣(灰指甲)。这时候来治疗就需要相当长的治疗周期和不小的一笔费用。
所以应对脚气,其根本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平时多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
个人卫生习惯最关键,平时要每天换袜子,鞋子要相对比较透气的,经常替换着穿。勤剪脚指甲,去甲垢。经常用盐水泡脚,经常让脚透气,洗脚擦干水分等等。出现病情尽早治疗省事省心更省钱!
经常用手触碰脚?
大家好,我是龙医生,我来从专业角度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您对我的医学科普感兴趣,敬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脚气俗称“香港脚”,是足癣的别称,最常见的皮肤癣菌感染之一。
脚气的病因在生物学上,皮肤癣菌是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中的一类丝状真菌。
也就是说,多种真菌可以导致脚气,这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些人治疗效果好,有些人治疗效果不好,有些人的足部皮肤癣菌感染的致病真菌,甚至还对抗真菌药产生了“抗药性”。
大多数情况下的足部皮肤癣菌感染,只局限于皮肤组织。真菌在皮肤组织内生存和繁殖,还可代谢皮肤、毛发和指(趾)甲中的角蛋白,并依靠里面的蛋白质而生存。
脚气除非伴有免疫缺陷,否则的话一般不容易导致全身感染。不导致全身感染,是说不通过血液播散引起真菌血症等严重病变,而并非说不会向全身其他部位的皮肤扩散。
脚气的传播脚部的皮肤癣菌感染,可通过手的触摸等方式,传播到全身其他体表部位的皮肤组织。
皮肤癣菌感染除足癣之外,还可导致体癣、股癣、头癣、甲癣(灰指甲)、面癣、手癣、须癣(胡须感染)等,这些部位的真菌感染病灶都比较表浅,往往只累及表皮。
极少数的情况下,皮肤癣菌可以穿透毛囊和真皮,引起Majocchi肉芽肿。
假如一个人有脚气,经常用手触碰脚,手肯定有可能也会感染上。
手部皮肤癣菌感染,会出现跟脚气一样的症状,所以很多有足癣的人,会同时存在另外一种皮肤癣菌感染,比如说股癣和甲癣等等。
所以,发现有脚气之后,要对患者进行包括皮肤、毛发、指(趾)甲在内的全面皮肤检查,有助于发现其他的感染部位。因为手抓脚气之后,可能会在指甲缝里残留真菌,用指甲抓全身其他部位的时候,就会把皮肤癣菌带到其他部位而感染。
在某些极少见的情况下,患者可以出现癣菌疹反应,即在感染部位远处出现继发性的皮炎反应,可能是真菌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这是一种湿疹化反应,类似于迟发性的过敏反应。
脚气传染的防治脚气由脚传染到手,乃至身体其他部位的这种现象,叫做自身感染的播散,预防自身传播最好的办法是,不用手去抓脚,或者清理脚气脱皮的时候戴手套,或者摸脚后立即洗手,保持手部的卫生。
足部脚气的治疗,可以使用具有抗皮肤癣菌活性的外用和口服抗真菌药物。大多数浅表的皮肤癣菌感染,可以使用外用的唑类、布替萘芬、丙烯胺类、环吡酮类药物。
难治性的皮肤癣菌感染,或者全身广泛性的皮肤癣菌感染,以及感染蔓延至毛囊和真皮层,或者出现灰指甲的时候,可采用口服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灰黄霉素等治疗。
特别提醒足癣是一种非常顽固的疾病,抗真菌治疗是根治足癣最有效的办法,但是要注意需要足够的疗程。
局部抗真菌药,一般一天使用1到2次,持续4周或更长。口服抗真菌药的疗程,根据病情和具体使用的药物而定,比如特比萘芬一般持续治疗2周,而伊曲康唑一般持续治疗1周,氟康唑则持续2到6周,灰黄霉素持续4到8周。角化过度型的脚气,可使用抗真菌药配合局部角质剥脱剂(如水扬酸)。水泡型的脚气,可使用1%的醋酸铝湿敷一天1~2次,或在趾间旋放置纱布或棉片,以保持局部干燥,不容易感染。其他预防措施,如使用爽足粉、鞋内使用抗真菌粉和穿透气的鞋袜等。我是一位热爱科普的临床医生,看病、咨询,答疑、解惑,科普医学知识,在匆忙的临床工作中,体会温暖文字的力量!
想了解更多的医学知识,敬请关注!
简述脚气初期症状都是什么样子?
脚气初期症状表现出现红斑,丘疱疹,水疱,在搔抓之后可以出现糜烂,而且脚趾间可以出现浸渍发白这样的情况,有瘙痒的自觉症状。脚气比较严重,可以累及脚趾甲,出现趾甲剥离,混浊肥厚这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