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间盘突出的早期症状表现,怎样区分腰间盘突出的急性期和缓解期?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急性期和缓解期,这种概念没有一定清晰的概念,一般来讲,以刚发病初期,症状表现极其严重的时候,称之为急性期,随着时间疼痛减低,趋于平稳的时候是慢性阶段。
急性期的理解
腰椎间盘突出症刚发病的初期,可能伴随局部组织肿胀,神经根的增粗,会导致腰部疼痛很剧烈,可能上半身都难以支撑,腿痛也较剧烈,步行困难,重的人卧床休息都可以感受到剧烈的痛感,翻身、穿鞋、穿裤子困难。
慢性阶段
不少人腰腿痛持续时间很长,症状短期之内没有进一步发展或加重,正常生活基本可以自理,有的甚至还可以生活和工作,可是总有身体的不适感,疲劳之后就会诱发症状,一般急性期多数会在两个月之内缓解,变成慢性。
什么是缓解?
没有缓解期这个说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来讲,好转可体现在各个方面,例如,原本疼痛的部位整体减轻,或者从痛到脚,慢慢变成疼在腿部和臀部(神经痛向上走),治疗期间由剧烈疼痛,变成麻木、酸痛等。
结语腰椎间盘突出症48小时内,也应该冷敷,不可以推拿和热敷,和急性外伤的处理是类似的,及时的休息,有必要的话可以采取药物,止痛、抗炎、脱水,这个阶段度过之后,治疗急性和慢性区别不大,针对的去分析解决问题就好!
腰椎间盘突出早期症状有哪些?
腰痛和单侧下肢放射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腰痛通常发生在腿痛之前,但两者都可以同时发生。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有外伤史,但也无明显诱因。疼痛有以下特点:辐射性疼痛是沿着坐骨神经传导的,直接传到腿外侧、脚背或脚趾,也可以产生大腿前部的辐射性疼痛。咳嗽、打喷嚏或排便时,可加重腰痛和辐射痛。当活动剧烈时,疼痛会加重,休息后会减轻。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通过侧卧位和屈曲侧位来缓解。有些重症患者各种体位都有疼痛,只能跪在床上才能缓解。如果合并腰椎管狭窄症,常有间歇性跛行。
4节突出会有什么症状?
首先你要知道腰3/4椎间盘突出压迫的是哪一条神经根,突出节段,大多压迫“下位”神经根。 所以腰3/4间盘突出,则大多压迫腰4神经根,只有少数情况会压迫腰5神经根(如图1所示),然后产生的症状表现就是腰4神经根所支配的区域感觉、运动障碍了。
腰3-4间隙突出,因腰4神经根受压迫,产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还有就是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在床上以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伴有间歇性跛行的表现。
腰间盘突出有哪些症状?
人到中年,逐渐会受到慢性病的困扰,其中常见的就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尤其是经常从事 重体力劳动者或久坐久站的上班族,都容易被腰椎间盘突出症“打”上门来,因此,我们要早做预防。而如果已经中招,则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因为越拖延症状越严重,越难以治疗!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是人体的大龙,脊柱中锥体之间的椎间盘,则具有吸收震荡和协调运动运动的功能,是脊柱维持正常功能的重要结构。椎间盘内的髓核是一种富含水分的胶状物质,有点像我们常吃的“果冻”,当椎间盘发生退变时,包裹髓核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就会从破裂之处向外突出,这就是椎间盘突出,突出的髓核组织压迫到神经时,会产生腰腿疼痛等症状,这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最为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在下腰痛患者中,腰椎间盘 突出症患者约占10%~15%,因腰腿痛住院的患者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约占25%~40%。人体的椎间盘,在20岁后就已经开始退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弹性下降、脆性增加,如果再加上创伤、劳损等原因,就容易发生纤维环破裂,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发人群在青壮年,80%的患者在20~40岁之间患病,这和青壮年长时间工作劳累有关。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哪些症状?
椎间盘突出症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疼痛,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疼痛产生的原因:
神经压迫——腰椎间盘突出后直接或间接压迫神经根,导致静脉淤血、肿胀,神经根损伤引起腰腿痛等症状。化学炎症刺激——突出的髓核使相应的神经根及其周围组织产生一些炎症反应,引起化学性神经根炎,产生疼痛。自身免疫反应——突出的髓核组织被当作一种异物与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反应,使机体释放一系列炎症物质和炎症因子,发生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包括:
腰痛——多表现为持续性的腰背部钝痛,在腰背部受压或用力时疼痛加重,如站立或行走时,在卧床休息时疼痛得到缓解。有时候也会表现为腰部痉挛样剧痛,急性发作,患者往往需卧床休息。腿痛——下肢放射性疼痛,也叫坐骨神经痛。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约90%的患者会出现腿痛,通常腰痛会发生在腿痛之前,或者二者同时发生。轻者表现为从腰部到大腿及小腿后侧的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有时候可至足底;严重者则表现为由腰致足部的电击样剧痛,且多伴有麻木感。间歇性跛行——患者因腰腿部受累,在行走一段路程后,往往因一侧或两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而出现跛行,不得不蹲下或坐下休息,在休息后症状得到减轻或消失,又才能继续行动,所以称为间歇性跛行。下肢发麻、发冷——多随坐骨神经痛而发,主要表现为下肢肌肉酸胀、麻木或皮肤麻感和触觉减退,部分患者会有下肢发冷、发凉,为椎间盘压迫或刺激到周围交感神经所致。马尾综合征——马尾神经由脊髓发出,行走在腰骶椎椎管内,主要管理会阴部即骑马时与马鞍接触的部位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当椎间盘突出压迫到马尾神经时,则可引起会阴部麻木、大小便无力或失禁等症状,男性可能出现功能性阳痿,女性可出现尿潴留及假性尿失禁,即马尾综合征。足下垂——患者因长时间、严重腰椎间盘突出(L4/5)压迫L5神经根,导致神经功能异常,则可能出现足下垂,主要表现为足背伸无力,走路时常出现一只脚拖地的体征。值得注意的是,足下垂一旦出现,即使通过手术解除神经根压迫也难以恢复。其他疼痛——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也可出现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的疼痛,不过多表现为牵拉痛。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主要就包括以上这些,题主题目中说超过3个以上就要抓紧治,实际上在我看来,只要有一项符合时,就应该“宁杀错不放过”,早些到医院去做鉴别诊断,及早对症治疗!
如果是腰肌劳损或者腰椎生理曲度改变导致的腰酸腰痛,则要在生活中注意避免劳损和不良姿势,以及加强腰腹部肌肉锻炼来进行康复,避免其发展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于早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可以通过这些方法加上理疗来控制病情发展;对于疼痛症状明显的患者,则要及时消除疼痛恢复腰椎活动,避免因缺乏运动导致腰椎功能下降及病情恶化;对于晚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如果无法缓解症状,则要考虑外科干预。与症状有关的这两个问题要注意:
01 / 为什么腰椎间盘突出却没有腰腿痛?
我在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把突出和突出症做了区分,实际上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腰椎间盘突出是影像学上的表现,只要突出没有累及神经,就不会产生腰腿胀痛、下肢麻木等症状,也就不能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02 / 只有腿痛没有腰痛却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前文已经说的,腰椎间盘突出也会引起下肢疼痛、麻木,一般是先有腰痛,随着突出物加大压迫神经根再渐渐出现腿痛。有时候两者会同时出现,少数情况则可能腿痛先于腰腿,这是因为这部分患者一开始就突出较大或脱出压迫神经根,直接出现腿痛的症状。
有人说麻木比疼更可怕?
记得在刚西医临床毕业的时候,老师和我讲,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麻木比痛要更重,难治疗,可随着工作中观察,发现不管是麻木还是疼痛恢复的周期各有长短,因人而异,只能归于不同症状表现。
痛好治、麻难治?
不少人都认为麻难治,痛好治,其实不是这样的,麻木也分程度,疼痛也分程度,疼痛剧烈完全可以在恢复上比麻康复的慢,当然讲的是大多数状况,不是痛的重就一定恢复的会慢。
木,是很重的表现
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木,这是很严重的一种情况,木不同于麻。麻的较重可能是针扎感,可木是局部感觉减退,就像捏一下皮肤感觉很钝,有较重的患者用针扎一下,拧一下都不痛,这种恢复周期都很长。
不好的变化
如果一个患者长期腰腿痛,随着时间,疼痛的感觉减低,逐渐的麻木加重,或者疼痛加上麻木,那么表示症状可能是进一步发展,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一定及时治疗,配合医生做好处理。
良好的恢复
在治疗期间,如果原来是疼痛,经过一段时间的处理,痛感减轻,变成轻微的麻木,感觉痛苦程度较之前疼痛减轻,这是一种症状的好转,不要害怕由疼痛变成麻木是越治疗越重的表现。
结语每个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有自己各自特点,是否严重的话主要是看对于生活影响的程度,有的人耐痛较差,小痛也受不了,显得很重,突出物大小只是从退变角度讲的轻重,核心还是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