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频繁中暑,小班防中暑教案及反思?
小班防中暑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中暑,以及中暑的危害。
2.学习如何预防中暑。
3.培养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
教学准备:
图片、PPT、模拟中暑的道具
教学过程:
1.教师先展示图片,介绍中暑的情况,向学生解释中暑的危害和常见症状。
2.通过模拟中暑的道具,向学生展示中暑的情况,让学生了解中暑的严重性。
3.教师讲解如何预防中暑的方法,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经常喝水保持水分补充、戴帽子、穿透气的衣物等。
4.教师与学生一起分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中暑,并列出一些有效的方法。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制定预防中暑的口号。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中暑的危害有了更深的了解,并学到了预防中暑的方法。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只能简要介绍了中暑的症状和方法,没有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入更多的案例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暑的危害,并学习更多的预防方法。同时,可以增加一些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体验中暑模拟道具,进一步增强学习的效果。
印度的气温经常飚到40度以上?
谢悟空邀请~
题主说少了,40度对于印度很多地方的夏天来说是“凉快”的!以2019年6月上中旬为例,以“避暑胜地”闻名的喜马偕尔邦都热如砖窑,乌纳市最高气温飙到44.9℃。
柏油马路因高温而融化~其它地方就更不用提了,6月2号的时候,印度西部沙漠省份拉贾斯坦邦(Rajasthan)的丘鲁镇(Churu),最高气温高达50.8℃,几乎追平了印度有气象记录以来的高温极值(51℃)。而这个高温极值,历史也不长,诞生在2016年5月的拉贾斯坦邦珀洛迪。
我们再看看地表温度。这是6月11号北京时间15:00点监测到的印度地表温度实况,很多地方都超过了65℃~
这样气温和地温,不但可以煎熟鸡蛋,热死人也是经常的。据统计,从1992年以来,已经有2万5千多人因高温死亡。最典型的是2010年,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5月份因为高温热浪而死亡的人数超过了1100多人。
印度气温为什么能高达50℃呢?这主要是地理位置决定的。由于印度北部是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高原,而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一般厚度只有3000米,根本翻越不过去。所以,指望冷空气来降温,是不行了。
而印度纬度又比较低,即使是最北边,也相当于我国长江以南了,整体都靠近赤道,本身就更热。
另外气候来说,印度要么是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控制,晴晒高温是常态;要么是热带季风气候,特征就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以上几个因素叠加,经常出现40度以上的高温就不奇怪了吧~夏季突然晕倒是中暑还是中风?
感谢邀请!
头条小秘书真是关心大家,刚进入夏季,就想到中暑问题了。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涉及到疾病的鉴别诊断。问题是典型的都好鉴别,不典型(复杂)的就是医生一时半会儿也鉴别不出来。所以,遇有突然晕倒、意识不清的病人还是紧急就医比较好。当然,在到达医院前要按昏迷病人做好护理,比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呕吐者防止误吸等。
医生诊断疾病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还有辅助检查的结果。我们在院前(院外)鉴别主要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
如果年轻人,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史,在高温高湿(阳光)环境(直射)下活动(劳动、训练),突然晕倒,全身皮肤灼热,体温升高,当然首先考虑中暑(热射病)可能。病人在晕倒之前,还可以有头晕、口渴、多汗、胸闷气促、四肢无力,肌肉抽搐等。
但是,如果是老年人,有心脑血管病史,在高温闷热环境下时间较长,又出汗多,晕倒了,问题就有点复杂了。可以是中暑,也可以因为中暑这个诱因,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中风。而中暑和中风都可以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怎样区别?想了想,有几点可以提供鉴别参考。
一个是体温。中暑患者一般体温都升高,甚至出现高热、过高热。而中风患者虽然也可以高热(中枢性高热),但出现的时间会晚一些。
再就是血压。中风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而且发病早期血压一般是升高的;而中暑如果到了晕厥(热衰竭),血压是会下降的,会出现血压降低,脉搏细弱等。
还有,就是偏瘫、失语等表现(定位体征)。中暑的人会有四肢无力,肌肉抽搐,会有意识障碍,但一般都不是中风那样的偏瘫、口眼歪斜等。中风,无论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都会损伤一部分脑组织,这部分脑组织的功能就发生障碍。管运动的、管感觉的、管上肢的、管下肢的,管语言的、管情感的、……,哪部分脑组织损伤,就表现出所管理的那部分组织功能障碍。比如口角歪斜(面部偏瘫),一侧肢体或者上、下肢的感觉、运动障碍,或者失语、言语含糊(构音)不清等,这些提示中风的可能。但是,中暑和中风都可以引起脑水肿,如果到了脑水肿阶段,鉴别就比较困难了。
所以,这些都不绝对。年轻人没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也可以脑中风(出血、栓塞)。所以说,典型的都好鉴别,不典型的难以判定,必要时还需要影像学检查(CT、核磁)来确定。
又回到开始的问题,无论是中风还是中暑,晕倒了都说明病情比较重,所以,要赶紧就医。
在到达医院前,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高热的病人,给予散热降温。如果病人清醒,可以给予饮水。
昏迷的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病人出现呕吐,注意把头侧向一边,清理口腔中的呕吐物,防止误吸。
注意监测患者的呼吸、脉搏,如果出现心跳骤停,就要紧急徒手心肺复苏。
当然,无论中暑还是中风,预防是最重要的。夏季做好防暑降温,避免脱水;心脑血管病人更是要做好预防,尤其老年人,还要注意避免中暑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夏天老是中暑怎么办?
经常中暑,其实和体质下降也是有非常大关系的,所以也可以通过适当的锻炼来进行缓解的,另外也要避免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工作,不然也会导致中暑的情况发生,在出现中暑之后,也不用过度的惊慌,是可以通过喝一些饮料或者是喝一些凉水来进行缓解的,但如果患者已经出现昏迷需要及时的就医。
三伏天易中暑易生病?
三伏天才是最容易生病的,这句话一点都不夸张,比如感冒,周身疼痛,痛风,心脑血管疾病,胃肠疾病等等,这些与季节环境有很重要的关系,比如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经常呆在空调房中,室内室外单位温差比较大,这就容易一起感冒,以及胃肠疾病,还会造成空调病,而很多人会利用冷饮以及冰饮料进行解暑,冷饮吃多了就更容易硬啊肠胃的疾病,比如腹泻,腹痛等等。另外夏季很多人放松休闲的方式会经常吃大排档,而在吃大排档的同时,搭配的最多的就是冰啤了,这也就会引发很多问题了。
所以要想改善三伏天的容易中暑以及生病的问题,上述的这些问题也要积极的调整,比如足量饮水,每天2000ml,但是最好饮用温开水,绿豆汤,淡茶水等等。尽量少喝冷饮,少吃冰淇淋等等。晚上的大排档也尽量少吃,如果吃最好少喝冰啤,尤其对于尿酸高和有痛风的人来说。另外尽量少在空调房中停留,其实身体本身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但是如果经常呆在空调房中,会使身体的适应能力降低,免疫力降低,更容易出现中暑以及发生疾病,尽量避开太阳直射的时间段户外活动一下。
最后就是运动了,三伏天需要养心,因此不适宜剧烈的运动,建议最好中等强度的运动就可以了,以免给心脏增加过大的负荷,影响心脏的健康。另外还要注意的是外出的时候尽量避开中午12:00-14:00之间的时间,这期间减少在户外停留的时间一面容易中暑。出门的时候最好做好防晒遮阳的工作,比如打伞或者戴遮阳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