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病例症状,新型冠状病毒在二月底能结束吗?
感谢“Lt0918”邀请。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来看,患病确诊的总人数还在继续增长,而现在距离月底仅有一周时间,这么短的几天内是不可能彻底结束的,最好的情况是少数几个省市自治区能够实现确诊病例清零,这部分地方的一级应急响应有可能被调低,其他地方估计还需要坚持到三月中旬甚至三月底,受灾最严重的湖北省甚至有可能持续到四月以后。
而且现在还有个大问题,就是这个疫情已经不只限于一个国家,我国周边乃至欧美国家都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国外的情况就不好说了,很多国家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应对措施和反应速度等方面都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两天日本和韩国的疫情已经开始集中爆发,在现代这个交通、交往比较便利的时代,病毒传播更为容易而防控的难度则更大,我们除了做好内部防控措施,同时还得防止外部疫情再传播到国内来。
今天已经是2月22日,截止目前为止,国内的疫情虽然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是千万不能放松警惕、掉以轻心,前面山东、浙江和湖北三地的监狱系统同时出现聚集性感染传播就很能说明问题,当大家还在调侃说疫情下的监狱可能是最安全的地方时,就发生了监狱里面几百人同时感染的严重问题。前面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已经说了,这种病毒如果没有能够被彻底控制住,那就最终有可能变成和流感一样的高传播性低致病性的存在,从而和人类长期共存,时不时的就来一次爆发,为了应对这样的可能性,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就做好一切准备,比如疫苗研发、治疗手段探索、特效药物开发以及应急物资储备等等以防万一。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的疑似病例?
这个官方是有标准答案的,我们参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 (试行第七版)详细解答: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断,主要是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或血清学。
1. 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2)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3)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4)聚集性发病(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2. 临床表现
(1)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2)具有上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
(3)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3. 病原学及血清学检查
(1)病原学检查:釆用RT-PCR或/和NGS方法在鼻咽拭子、痰和其他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粪便等标本中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下呼吸道标本(痰或气道抽取物)更加准确。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
(2)血清学检查: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多在发病3-5天后开始出现阳性,IgG抗体滴度恢复期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高。
在实际工作中,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或血清学这三个重要的诊断依据中,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很容易搜集整理得出结果;但病原学或血清学因为检测需要时间,所以不能够第一时间得出结论:要知道早期的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测大约需要一周的时间,而且必须有指定的少数几个机构才能开展。所以在病人病原学或血清学结果没有出来之前,制定了疑似病例这个专有诊断名词。当然现在检测水平不断提升,能够开展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测的机构越来越多,检测时间也大幅缩短,疑似病例数量开始显著下降,因为可以很快可以排除或者确诊。
疑似病例指的是: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明确了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就很好理解了。确诊病例指的是: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1. 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2. 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3. 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所以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测结果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最重要依据,也是确诊的金标准。
立秋前疫情能结束吗?
苍天,不会助美国!因为冠状病毒,很“狡猾”!“狡猾”,是钟南山、李文娟等院士,对冠状病毒的评价!既然很“狡猾”,那冠状病毒能否被“高温”消杀?这是“伪科学”,还是“真科学”?
钟南山、李文娟院士以及“网红教授”张文宏,都曾对新冠病毒在夏家是否被消杀的话题进行过表态:
冠状病毒,遇高温,确实不易“存活”!所以,夏季病毒较少,春季、冬季病毒较多。这也就是为什么武汉疫情会在春节那个时间节点大规模爆发的一个季节原因。冠状病毒,56摄氏度以上,持续30分钟以上,才会被消杀!夏季到来,美国疫情是否就会“转好”或“结束”?夏季,有两个有利因素:一是高温炙烤,二是紫外线杀菌!
高温炙烤和紫外线杀菌,对新冠病毒而言,起到的本质作用是:缩短新冠病毒在外界的【生存时间】而已!
言外之意:夏季,并不是说新冠病毒就不能在外界存活,只是说时间的存在性上,比较短而已。
2020春节,武汉疫情爆发时,我们是冬季,很多热带亚热带国家,依然也没免遭新冠病毒疫情,这就证明了:夏家高温,并不是防止新冠病毒传播爆发的关键条件!立秋之前,疫情能否结束?2020年5月24日,全球新冠确诊病例达到530万!单日确诊病例,达到10万!什么概念?全球单日确诊病例,超过了当时武汉确诊病例的总和!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美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等国家的确诊病例情况:
美国,确诊病例超过了160万,单日确诊病例,几乎都在以20000例的数量,超速前进,犹如“呼啸的列车”,根本看不到“刹车”的迹象!疫情刚爆发时,特朗普预测感染人数会超过220万,现在来看这个数字都是保守数字!巴西,确诊感染人数将近35万,超过了俄罗斯,位居世界第二!专家预测,巴西的感染人数,峰值应该在160万!俄罗斯,确诊感染人数超过33万,单日新增病例在8000例,位居全球第三。相比往日,疫情有所缓解。印度,确诊感染人数累积超过13万,单日增长病例在7000例。印度是热带国家,被专家预测,是下一个新冠疫情的“爆发点”!从上述国家的新冠疫情发展态势来看,立秋之前,疫情很难彻底结束。
“网红教授”张文宏就说道:南北半球的疫情,在经历夏家后,疫情彻底结束的可能性,并不是很大!
张文宏:疫情在未来1—2年内,会持续存在。短期内结束的可能性,只是一个美好的想法!之所以有这个判断,是因为张文宏从当前全球疫情的发展态势来看:
现在,疫情仍然处于“爆发阶段”,而且并没有获得有效控制!当下, 新冠疫苗研发虽然处于进行中,但是疫苗研发、临床验证等,需要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在短期内肯定无法上市。美国般的“钟南山”,福奇教授也说道:不要指望新冠疫苗,如果在明年秋季时能出来,都是速度较快的。
特朗普很清楚:美国疫情处于“失控”状态,医疗设备和资源难以跟进,尽管他宣称1月11日,美国就已开始进行新冠疫苗研发,这是不是给民众“画大饼”,是不是特朗普的“计策”,谁又知道!但是,现在这个“大饼”的可能性,是越来越高了!为什么?
特朗普将新冠疫情大规模的爆发,随便“甩锅”!不是中国,就是奥巴马,现在又盯上了世卫组织!5月18日,特朗普就公开在推特上致信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他认为美国疫情之所以到现在这个地步,就是因为谭德赛领导下的世卫组织没有发挥作用,而且还给他提供了很多“糟糕”的建议。特朗普采用“公开威胁”的方式,要世卫组织进行改革,否则就会停止给世卫组织交纳会费,而且还将退会!有人想不明白:特朗普除“甩锅”外,为什么会“装疯”,认为美国新冠疫情感染人数全球第一,竟然是“荣誉勋章?
特朗普是商人,他很会算账,因为他明白:美国新冠疫情,短期内不会转好,而且还会越来越多,甚至超过当初预计的220万例的数字。特朗普以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言论,其实背后是在给自己“找退路”!因为他割断了与世卫组织的联系,不参与世卫组织新冠疫情的决议草案,那么世卫组织就没法对美国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等数据信息进行调查,美国是不是新冠疫情的发源地,就无从谈起。
特朗普能够阻拦世卫组织调查,但是没法持续欺骗国内民众,因为新冠疫情的持续蔓延,已导致将近10万人死亡,这个数字,每天都在纽约广场的“特朗普死亡之钟”上跳动着。
夏季,不是“天助”美国!美国疫情,是“人为”!美国疫情,不会因为夏季而转好!昨天一天怎么会增加那么多确诊的冠状病毒?
一夜之间增长了这么多的原因是因为诊断标准变了。不再只依靠核酸检测,只要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病人就可以被确诊。数字虽然一夜飙升,但能避免有患者被遗漏治疗。新冠肺炎的确诊人数,将更透明公开,与实事求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好事。
面对爆增的数目,我们还是要坚定信心,相信那些为我们负重前行的医生护士们,一起携手度过疫情。不轻信谣言,不制造恐慌,不给国家添乱。
在这世上,就算满地都是悲伤,还是有人能抬起头看到月光。希望看到这里的朋友可以先身边的人传达正确的消息,让他们不要恐慌,为疫情尽一点自己的流量。
已经延迟了14天了?
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让国家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让很多人遭了罪、破了财。在钟南山院士到达武汉之后提出了封城、居家隔离的意见之后各地也在积极的配合钟南山院士以及国家的政策,封闭小区、封闭交通等方式来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扩散。那么,为什么在封闭14天之后还需要继续延迟居家隔离、封闭的措施呢?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1、新型冠状病毒的变异能力。我们都知道新型冠状病毒是病毒,是简单的RNA结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其不具有DNA双螺旋的稳定性结构,在扩散之后很容易出现RNA结构的变异,使得防治难度急剧的增加;
2、新型冠状病毒的伪装能力。通常情况下,我们感染病毒或者其他的细菌,都是通过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来进行第一步的防御措施,表现出发烧、扁桃体发炎、脓肿等较为明显的身体应激反应,来提示我们该吃药或者该打针了。但是新型冠状病毒具有相当强悍的伪装性,在感染我们的肺部之后,充分的调动我们自身免疫功能的防护能力,欺骗自身的免疫功能来“干掉”自己的肺部细胞。也就是说,干掉我们的并不是新型冠状病毒,而是被欺骗的自身免疫能力;
3、扩散和感染能力强。可能大家都通过电视、手机了解到哪个15秒传染的案例,也有那些匆匆一瞥之间就被传染的实例。由此可见新型冠状病毒的超强感染能力;而且,据冲在第一线的专家了解,除了呼吸、接触的传染途径之外,还存在粪口传播和气溶胶传播,这就意味着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又要上升到一个高度。有可能一个携带者或者未知的确诊者经过的区域,很可能会短期内在空气中留存一定量的新型冠状病毒。所以,继续保持居家隔离、封城是很有必要的;
4、新型冠状病毒的长期潜伏能力。最开始的时候,包括钟南山院士在内的一些专家认为其潜伏期不会超过14天。所以感觉全国静止14天有可能会让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生进入一个拐点。但是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钟南山院士提出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有可能高达24天。这就意味着我们之前14天的居家封闭措施还是不到位的,如果贸然的让全国“动起来”,可能会造成进一步的新型冠状病毒的扩散,到时候又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深受其害;
5、ABCD还尚未完全确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通过14天的居家封闭措施,大部分的A,也就是第一批的病毒感染者或者携带者基本上已经确诊。但是A接触的B还不嗯呢该百分百的确定。特别是B接触的C和C接触的D,还有很多漏网的。比如说这两天被确诊的哈尔滨卓展商城的导购员,您说她应该是算到B还是C还是D的行列里。而且,通过这个导购员有可能接触的人又有多少呢?我认为,这样的案例不能仅仅是这一个。
6、部分企业复工、交通的恢复造成的进一步扩散的风险。今天是2月11日了,很多的企业也有序的复工,包括我沈阳的同学也是如此。在BCD尚有漏网的前提下,到底会有多少潜伏期的BCD或者携带病毒的BCD亦或者是刚刚出现一些症状的BCD在冲向工作单位的路上呢?谁能说的清。仅仅依靠体温测量,怎么能够筛选出携带者或者潜伏期的携带者呢?
所以说,钟南山院士的第一个14天居家隔离的措施不是很成功。但是并不是钟南山院士的原因,这个84岁的老人已经尽力了,是哪些隐瞒实情、武汉归来却不如实上报以及地方防护措施不当的原因,还有就是经济发展的需求造成的。因此,在来一个14天甚至24天的居家封闭,也未尝不可。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