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的功效与作用的功能与主治,沙参的功效与作用?
沙参的功效与作用
沙参具有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的功效,还有祛痰、抗真菌、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调节免疫平衡等作用。
沙参是桔梗科沙参属植物沙参、杏叶沙参、轮叶沙参及其同属数种植物的根,一般称为南沙参。中医认为,沙参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养阴清肺、益胃生津、润肺化痰的功效,可用于燥邪伤肺之干咳无痰或少痰、咽干口燥,热邪伤肺之咳喘黄痰黏稠,肺虚劳嗽、或痰中带血,胃阴亏虚之口燥咽干、大便秘结等病症。
现代研究表明,沙参含有β-谷甾醇、β-谷甾醇-β-D-吡喃葡萄糖苷、蒲公英赛酮、二十八碳酸等成分。沙参水煎剂具有祛痰、抗真菌、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升高血清溶菌酶水平、促进迟发型超敏反应、促进B细胞增殖、抑制T细胞增殖等作用。
本内容由北京医院 中医科 副主任医师 张军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枳壳功效与作用?
枳壳功效与作用
枳壳味苦、辛、酸,性微寒,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用于治疗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病症。
1.适应证:主要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等症。
2.现代研究:枳壳可以升高血压、抑尿、抗休克,枳实有增强小肠平滑肌紧张程度和位相性收缩功能;对子宫有兴奋或抑制双重作用。
3.配伍:《全幼心鉴》记载,治疗初生便闭,甘草、枳壳(煨)各一钱。水半盏,煎服。《南阳活人书》记载:治疗胸满不痛,桔梗、枳壳等分。水二钟,煎一钟,温服。《简便方》记载:治疗消风顺气,老人大肠秘涩。防风、枳壳(麸炒)一两,甘草半两,为末,每食前白汤服二钱。
4.用法用量:用量3~9克,煎汤内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炒热熨。
5.使用禁忌:孕妇慎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消化科 主任医师 刘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中华桔梗的优缺点?
中华桔梗是比较耐寒的植物,在零下30度低温下都冻不死,所以还是非常好的庭院花园植物,户外种植就更加容易了,直接在户外找个向阳的位置,挖个坑直接用田园土将其种在户外即可。中华桔梗是比较喜阳的植物,所以盆栽养护最好保持充足光照,可放在南阳台养护;平时不能太多水,水大容易烂根,尤其是盆栽更要注意控水;中华桔梗比较耐贫瘠,平时3个月左右施加一次颗粒肥即可。
桔梗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桔梗味苦辛,其性平,归属于肺经。桔梗具有宣发肺气,祛痰,利咽和排脓的功效。桔梗辛散苦泄,开宣肺气,有较好的祛痰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咳嗽痰多,咯痰不爽,胸闷不畅。桔梗可以用于治疗咽痛音哑。桔梗性散上行可以用于治疗肺痈吐脓。亦可以通利二便,用于癃闭、便秘。桔梗可以清炒,炖汤,煲粥。
地锦草有什么作用?
很高兴能为恁解答地锦草的作用:
地锦草为大戟科植物地锦草及斑叶地锦的全草,地锦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止血,地锦草的作用是治痢疾,泄泻,黄疸,跌打肿痛,热毒疮疡地锦草用药禁忌是脾胃虚寒者少用地锦草。
基本概述
药名:地锦草
别名:奶汁草、草血竭、血见愁草、血见愁、小虫儿卧单、铁线草、普瓣草、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猢狲头草、扑地锦、奶花草、奶草、铺地锦、铺地红、红莲草、斑鸠窝、三月黄花、地蓬草、红丝草、小红筋草、仙桃草、莲子草、软骨莲子草、铁线马齿苋、蜈蚣草、奶疳草、红茎草、红斑鸠窝、地马桑、红沙草、凉帽草、小苍蝇翅草、九龙吐珠草、地瓣草、粪脚草、粪触脚、花被单、铺地草被单草、星星草、斑雀草、多叶果、凤凰窝、龙头狮子草
功效分类:活血药、止血药、清热解毒药 性味:味辛、性平 归经:肺经、肝经、胃经、大肠经、膀胱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止血 主治:痢疾、泄泻、黄疸、咳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乳汁不下、跌打肿痛、热毒疮疡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者可用15--30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撒。
药材基源:地锦草为大戟科植物地锦草及斑叶地锦的全草。
功效作用
1、地锦草治痈疽恶疮、跌打伤痛湿疹溃疡、烧烫伤及毒蛇咬伤诸证,临床多用鲜品捣烂外敷。
2、地锦草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地锦草1000克。水煎去渣熬膏。每日二次,每服7.5克,白酒送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3、地锦草治感冒咳嗽:鲜地锦草50克。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4、地锦草治咽喉发炎肿痛:鲜地锦草五钱,咸酸甜草25克。捣烂绞汁,调蜜泡服。日服三次。(《泉州本草》)
5、地锦草止血,利尿,健胃,活血解毒。治黄疸,痢疾,腹泻,尿路感染,便血,尿血,子宫出血,痔疮出血,跌打肿痛,女人乳汁不通,蛇咬伤,头疮,皮肤疮毒。《上海常用中草药》
6、地锦草治小便血淋:血风草,井水擂服。(《刘长春经验方》)
7、地锦草治脾劳黄疸:草血竭、羊膻草、桔梗、苍术各50克,甘草25克。为末,先以陈醋二碗入锅,下皂矾200克,煎熬良久,下药末,再入白面,不拘多少,和成一块,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空腹醋汤下,一日二服。(《乾坤生意秘韫》如圣丸)
8、地锦草治脏毒赤白:地锦草采得后,洗,暴干,为末,米饮服5克。(《经验方》)
9、地锦草治妇女血崩:草血竭嫩者蒸熟,以油、盐,姜腌食之,饮酒一、二杯送下,或阴干为末,姜、酒调服5--10克。(《世医得效方》)
10、地锦草治缠腰蛇(带状疱疹):鲜地锦草捣烂。加醋搅匀,取汁涂患处。(《福建中草药》)
11、地锦草治牙齿出血:鲜地锦草,洗净,煎汤漱口。(《泉州本草》)
12、地锦草主心气,女子阴疝血结。《别录》
13、地锦草治疗带状疱疹:鲜地锦草捣烂 加醋搅匀 取汁涂患处.(《福建中草药》)
14、地锦草治血痢不止:地锦草晒研,每服10克,空心米饮下。(《乾坤生意》)
15、地锦草治跌打肿痛:鲜地锦草适量,同酒糟捣匀,略加面粉外敷。(《湖南药物志》)
16、地锦草治胃部痞满疼痛,冷骨风,臭痰,痔疮及下乳。《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17、地锦草治血热吐血、衄血者,可与生地黄、牡丹皮同用,以增凉血止血之功。
18、地锦草治细菌性痢疾:地锦草50克,铁苋菜50克,凤尾草50克。水煎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19、地锦草治火眼:斑鸠窝熬水洗,或蒸猪肝食。(《贵阳民间药草》)
20、地锦草健胃止泻,治小儿疳积。《浙江民间草药》
21、地锦草治小儿疳积:地锦全草10--15克。同鸡肝一具或猪肝150克蒸熟,食肝及汤。(《江西民间草药》)
22、地锦草主痈肿恶疮,金刃扑损出血,血痢,下血,崩中,能散血止血,利小便。《纲目》
23、地锦草治项虎(对口疮):鲜地锦草加醋少许,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
24、地锦草治咳血、吐血、便血、崩漏:鲜地锦草50克。水煎或调蜂蜜服。(《福建中草药》)
25、地锦草治风疮疥癣:血见愁草同满江红草捣末敷。(《乾坤生意秘韫》)
26、地锦草主通流血脉,亦可用治气。《嘉祐本草》
27、地锦草治臁疮烂疮:斑鸠窝为末外搽。(《贵阳民间药草》)
28、地锦草治胃肠炎:鲜地锦草50--100克。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29、地锦草治湿热黄疸:地锦全草25--30克。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30、地锦草凉血散血,解毒止痢之药也。善通流血脉,专消解毒疮。凡血病而因热所使者,用之合宜。设非血热为病,而胃气薄弱者,又当斟酌行之。《本草汇言》
31、地锦草治湿热黄疸,小便不利者,可单用,或与茵陈、栀子等配伍,以清热利湿退黄。
32、地锦草治痈疮疔毒肿痛:鲜地锦草,洗净,和酸饭粒、食盐少许敷患处。(《泉州本草》)
33、地锦草主调气和血。《品汇精要》
34、地锦草清热凉血,消肿解毒。《福建中草药》
35、地锦草治蛇咬伤:鲜地锦草捣敷。(《湖南药物志》)
36、地锦草治金疮出血不止:血见愁草研烂涂之。(《世医得效方》)
37、地锦草治奶汁不通:地锦草七钱。用公猪前蹄一只炖汤,以汤煎药,去渣,对甜酒100克,温服。(《江西民间草药》)
食用方法
地锦草葛根汤 组成:葛根12克、川黄连3克、金银花10克、地锦草、焦山楂各30克、滑石、泽泻各15克、黄芩、木香(后下)、甘草各6克。
制作:上药加水适量煎煮,连煎2次,取药汁300毫升。
用法:每日1剂,早、晚温服。
功效:清肠止泻。 主治:适用于湿热型腹泻者。
地锦草豆腐汤
材料:地锦草30g(鲜草加倍)、豆腐3块。
制法:地锦草洗净与豆腐共煮(加适量水及调味品)。饮汤食豆腐,每日1次。
功效:地锦草有清热解毒,消痈毒功效;豆腐可清热、散血、润燥、生津。有消炎止痒作用。
主治:用于治疗炎性乳癌患者。
用药禁忌
脾胃虚寒者少用地锦草。
以上回答希望能帮到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