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胆舒肝利胆胶囊,慢性胆囊炎多长时间能治好?
慢性胆囊炎可选用非手术治疗,低脂饮食,长期口服利胆药物,如消炎利胆片、熊胆胶囊、利胆素等。腹痛时可用颠茄类解痉药物对症治疗。
吃药一般吃半个月左右。主要是消炎利胆止痛的药物。如果还有胆汁反流性胃炎,那可能还需要针对胃炎用药。
注意调整饮食。口味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控制脂肪。三餐定时定量的,避免暴饮暴食。
熊胆粉是由什么制成的?
熊胆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熊胆为熊科动物黑熊或棕熊的干燥胆。现广泛采用导管活体引流熊胆汁干燥而成,即引流熊胆。天然熊胆化学成分与引流熊胆颇为相似,主要含有结合型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胆酸、去氧胆酸、蛋白质、肽、微量游离氨基酸、微量胆色素、胆固醇、脂肪酸和无机元素,其胆汁酸通常与牛黄酸、甘氨酸结合,并形成钠或钙盐而存在。熊胆为传统珍稀药材,引流熊胆开辟了丰富的药源,为对其进行广泛应用和研究提供了条件。现将其药理作用简述如下。 1 解热,镇痛 熊胆粉能显著降低2,4 二硝基苯酚所致大鼠的体温升高,对热板及醋酸引起的疼痛有明显镇痛作用[1]。 2 抑制肝纤维化,保护肝脏,利胆退黄 权明吉等[2]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熊胆组、每组各10只,用10 g/L DMN腹腔注射诱发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用400 mg/kg熊胆粉灌胃共4周,检测血清AST,ALT值和总蛋白(TP)含量,肝组织做HE、直接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并检测肝组织内胶原纤维的面密度,免疫组化采用SP法,利用单克隆抗体ED1和α SMA观察库普弗细胞(Kupffercell,KC)和肝星状细胞(hepaticsatellitecell,HSC)的数量及分布,探讨熊胆粉对二甲基亚硝胺(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发大鼠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结果:熊胆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ALT值下降,AST值明显下降(4370.87±1338.60nkat/Lvs5741.15±1000.20nkat/L,P<0.05),TP升高,肝/体质量比增加,胶原纤维的面密度明显下降[(6.73±1.31)vs(9.90±1.93),P<0.01]。熊胆组肝组织病理变化较模型组轻,纤维间隔变细、或消失,形成弥漫性肝硬化的少。 侯集瑞等[3]研究了熊胆茶的肝保护作用及其抗炎免疫作用。结果:熊胆茶对四氯化碳(CCl4)和D 半乳糖胺(D Gain)致小鼠的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使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总胆固醇(T CHO)、丙二醛(MDA)的含量明显降低,使肝脏中糖原(CHO)的含量明显升高,且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盛镭等[4]采用熊胆胶囊治疗高黄疸慢性乙型肝炎33例,并用同期住院患者20例做对照 ,观察两组患者黄疸消退情况。结果:加用熊胆胶囊治疗可促使黄疸迅速消退、肝功能改善,熊胆胶囊有保肝利胆功效,用于治疗高黄疸的肝炎患者,可使其病程缩短。秦山等[5]采用熊胆胶囊口服治疗78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并以复方益肝灵治疗23例急、慢性肝炎患者作为对照。4周后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熊胆胶囊治疗组总胆红素复常率为81%,而复方益肝灵治疗组则为40%;两组的降酶效果均较显著,转氨酶复常率接近80%。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熊胆胶囊对病毒性肝炎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刘煜等[6]通过测定谷丙转氨酶(GPT)活力的方法,观察了牛黄熊去氧胆酸(TUDCA)对GPT的作用。发现TUDCA对GPT呈抑制作用,且随其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当TUDCA浓度为0.833 mg/ml时,对GPT的抑制率达到81%。动力学实验还表明,增加底物浓度,并不能消除TUDCA对GPT活力的抑制作用,km值不变,Vm值减小,km/Vm值增大,呈现出非竞争性抑制作用。同时用CCl4小鼠肝损伤模型,观察了口服TUDCA与UDCA对血清GPT活性的影响,提示TUDCA对肝脏无损害,较UDCA为优。 3 抗病毒 郭建生等[7]探讨了熊胆牛黄胶囊体内外对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熊胆牛黄胶囊体外对 6种病毒有抑制作用,其中对柯萨奇B族病 4型 (CoxB4)和副流感病毒Ⅰ型 (HVJ)有显著抑制作用,体内对小鼠流感性肺炎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流感致小鼠死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抗感冒药。熊胆滴眼液稀释1∶ 2 0以下时对 3型腺病毒感染 Hela细胞及疱疹病毒感染 L92 9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有抗病毒作用,其对疱疹病毒作用更明显[8]。 4 预防胆结石及溶解胆石 其所含多种胆汁酸可使胆汁中胆固醇量降低,并使呈过饱和状态的胆固醇胆汁成不饱和状态。熊胆粉能显著降低豚鼠的胆石生成率,升高胆汁酸浓度,降低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及致石指数,熊胆粉对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有预防作用[9]。孙永宁等[10]进行了金熊胆胶囊溶石利胆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金熊胆胶囊能明显降低实验动物的成石率 ,有明显的溶石作用 ,能显著降低成石动物的 T Bil,UCB,Ca2+浓度 ,从而有效抑制结石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利胆作用。苏云明等[11]观察熊胆粉不同剂量(0.16,0.08,0.04 g/kg)对食饵性胆固醇类胆结石作用,将家兔随机分为6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家兔均给予含1%胆固醇的成石饲料喂养45 d后,手术取胆汁、胆囊及胆总管,测定胆汁内各成分含量并分析熊胆胶囊是否对食饵性胆固醇类胆结石有防治作用。结果:熊胆粉能显著降低家兔食饵性胆固醇胆结石的发生率,降低胆汁中游离胆固醇的含量,增加总胆汁酸的含量,熊胆粉具有预防食饵性胆结石形成的作用。查安生等[12]观察金熊胆安胶囊对实验性豚鼠胆色素结石的溶石作用及机制,用致石饲料诱发豚鼠胆石模型后 ,予以金熊胆安胶囊混悬液灌胃治疗,疗程结束后,检测胆汁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钙离子 (Ca2+ )含量及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结果:金熊胆安胶囊有较好地降低胆汁中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Ca2+浓度及β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的作用,金熊胆安胶囊有较好的溶石作用,其机制与改善致石胆汁、恢复胆囊动力学环境有关。 5 降血脂,抑制血栓形成 张庆镐等[13]观察注射用熊胆粉对脑血栓、脑缺血动物模型的影响,结果注射用熊胆粉可明显抑制大鼠体内外血栓的形成,降低血液黏度,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小板黏附性,改善血栓性缺血脑组织病变程度,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且可降低损伤脑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保护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注射用熊胆粉对脑缺血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6 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分化诱导及抑制肿瘤作用 引流熊胆可使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有分化诱导作用。引流熊胆可使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 60 80%以上的细胞分化为单核-巨噬细胞特征的细胞,使该细胞失去自发形成集落的能力,同时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孙铁民等[14]用熊胆对2种瘤细胞和小鼠S180 腹水癌抑瘤实验。结果:发现1 mg/ml浓度熊胆液对人白血病细胞株K562 细胞;20 μg/ml对小鼠的骨髓瘤细胞SP20有明显抑制作用,细胞崩解死亡。20 mg/g体重的熊胆与S180 腹水癌混合接种昆明鼠腹腔,30只鼠有5只鼠长期存活 (60 d以上 )。而单纯腹腔接种S180腹水癌昆明鼠 (对照组)9 d全部死亡。熊胆对培养的瘤细胞有抑制作用。 7 抗炎、抗菌作用 熊胆被广泛应用于在眼科中。 邓旭明等[15]研究熊胆滴眼液对角膜烧伤和角膜翳的治疗效果,结果:熊胆滴眼液对家兔角膜烧伤及并发结膜炎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去熊胆滴眼液和氯霉素眼药水 (P<0 .0 5 );对角膜翳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优于去熊胆滴眼液和狄奥宁眼药水 (P<0 .0 1)。扫描电镜观察了熊胆滴眼液对角膜翳的治疗作用,结果:治疗2月后,角膜上皮细胞呈现更新速率较快的结构像,治疗5月后,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皱襞及微绒毛排列规则、细密,与正常角膜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相一致。表明复方熊胆滴眼液具有使角膜翳处的角膜上皮恢复正常的作用。邓旭明等[8]采取常规药理实验方法研究了熊胆滴眼液的药理作用。结果:熊胆滴眼液对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菌、杀菌作用。对小鼠耳肿胀具有明显的消炎作用。熊胆滴眼液滴眼后,眼球结膜血流速度有所加快,血管管径有所增加。刘晶晶等[16]探讨家兔口服中药熊胆粉后,其标志成分到达玻璃体内的能力,从而观察中药成份透过血-玻璃体屏障的能力。结果家兔灌胃后0.5,1,2,4,6,8 h,玻璃体中牛黄熊去氧胆酸(TUDCA)的分别为(10.80±2.94) μg/ml,(33.50±2.75) μg/ml,(38.03±2.33)μg/ml,(24.36±3.31)μg/ml,(57.92±7.92) μg/ml,(34.09±3.59) μg/ml,对照组几乎测不到TUDCA,各时间点玻璃体内TUDCA浓度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口服中药熊胆粉后其标志成分可以穿透血-玻璃体屏障到达玻璃体内直接发挥作用,6h达高峰。 8 促进微循环 朴英实等[17]观察熊胆注射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平均动脉血压 (MABp)和存活时间的影响及其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作用,结果:(1)休克时各组MABp显著降低,熊胆注射液组给药后血压回升作用显著,与NS组比较给药抢救30,6 0 min时分别为P<0.05,P<0.01;存活时间,熊胆注射液组明显延长,与NS组比较P<0.01。(2 )在休克时二组肠系膜微血管血液速度均显著变慢 ,从放血前的线流变为粒流、泥流,红细胞聚集甚至停流,微血管口径均显著变细,微血管活动数均显著减少;而给药后微血管血流速度加快,微血管流态改善,变为粒线流及线粒流,微血管口径舒张,微血管活动数增加,熊胆注射液组与NS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中药熊胆逐瘀片可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黏度,改善视网膜微循环状态,使视力改善,对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良好疗效[18]。 9 其他作用 熊胆还有镇静、解痉、抗惊厥、镇咳作用[19,20];能消除亚硝酸钠,且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熊胆液能明显阻断二甲基亚硝胺的合成,其量与阻断率呈量-效关系[21]。总之,熊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及其应用价值,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少,毒副作用轻微,值得深入研究。
那么拿小白鼠来做实验就符合人道吗?
无论咱们把医学说的多么高尚,其实质仍然是通过剥夺实验动物的生命来换取人类的健康,所以无论是活熊取胆,还是小白鼠实验确实是人类的自私表现,但这和人道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人道主义强调的是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及权利的理论。但是,为什么人们对活熊取胆义愤填膺,对小白鼠实验却充耳不闻呢?
这篇文章,就让我们走进科学驿站,来聊一聊活熊取胆和小白鼠实验这两个话题。
活熊取胆残忍至极如果没有实地见到过活熊取胆的场面,你怎么也不会想到人类在利益面前是多么的惨无人道。
有位记者曾采访过亚洲动物基金的黑熊保护基地,里面展出的一些东西的确触目惊心。大量的黑熊被穿上铁皮衣,锁在连翻身都困难的小笼子里,肚子上被插上管子用来摄取胆汁。这些黑熊的活动空间非常有限,几乎无法行动,所以都安静的趴在笼子里一动不动,如果不是喂食时嘴和眼睛还能张开,你从旁边看去还以为是死了一般。
取胆人为了能每天摄取胆汁,插在熊肚子上的管子是不取下来的,当黑熊的胆汁被榨干后会停止几天,等它们恢复体能后再摄取,熊肚子上的伤口因为无法愈合,长满了各种细菌,还有引来蚊虫叮咬,看起来非常残忍。
这还不算完,最恐怖的是,有些熊的4只熊掌也会被取掉,而且取胆人不会让他们死去,这些失去了四肢的熊依旧会每天被人取胆汁,直到耗尽最后一点生命。
看了这些东西,你就很清楚,活熊取胆和小白鼠实验,完全是性质不同的两码事。
活熊的胆汁并非无可替代人们对活熊取胆这个行为感到义愤填膺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活熊的胆汁并非不可替代。
熊胆曾经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动物性药材。“物以稀为贵”,它被一些谋利者渲染出许多“神奇”的效果,并声称它的作用是无可取代的。事实上,熊胆只是一味普通的中药。在中国传统医学的实际操作中,熊胆中的很多药用成分被证实是可以从植物中提取的,因此无必要以这样一种方式取得。
而且,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熊胆的主要成分是熊去氧胆酸,它可以通过工业合成得到,通过合成得到这种药物并不困难,成本也不算太高,国内企业生产的熊去氧胆酸片一瓶的价格还不到10元,药效和熊胆汁却没有多少区别。
所以在拥有现代医学的今天,人们仍然以如此残忍的方式迫害黑熊,可谓是残忍至极了。
小白鼠实验给了小鼠起码的尊严前面说了黑熊的悲惨遭遇,接下来再聊聊小白鼠。
小白鼠在人类医学的发展道路上可谓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人类的健康长寿都是建立在小白鼠的“痛苦”之上的。所以还是开篇那句话,无论咱们把医学研究说得多么高尚,但实质上仍然是通过剥夺实验动物的生命来换取人类健康的自私行为。
但是,这种对小白鼠的“迫害”为什么没有遭到人们的痛恨呢?
这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小白鼠实验中,医学上对实验过程进行了严格的规范要求,在保障动物福利方面有具体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保障了动物不会遭受极端的痛苦,以及不会白白牺牲。
这些动物福利的规则总结起来有以下5点:
1)生理福利,也就是说小白鼠在实验前后不会遭受饥渴或者虐待。
2)环境福利,也就是要让动物有适当的居所。
3)卫生福利,主要是避免它们在实验中遭受本可以避免的痛苦和伤病。
4)行为福利,主要是减少对动物的约束,避免过度拥挤于狭小鼠笼,给予表达天性的自由。
5)心理福利,即减少动物恐惧和焦虑的心情。
当然了,很多不规范的研究机构可能会违反上述规定,动物的福利不是每次都能被落实。但真正严肃对待科研,敬畏生命的上级都会对胆敢虐待动物的人员作出严厉惩罚的。
此外,类似于小白鼠一样的实验动物在死后也得到了所有医学研究人员的敬意,几乎所有医学院和一些医学研究机构都有为牺牲实验动物树立的碑或者雕塑。
所以,小白鼠的死是得到了人们的尊敬的。
第二,小白鼠的基因和人类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以通过研究小白鼠可以为下一步人群推广起到很好的测试作用,而除了小白鼠外,诸如家猪、狗以及其他动物的体型、价格、饲养周期等方面都没有小鼠合适,所以对于实验研究而言小白鼠是无可替代的,所以人么也就容忍了对小白鼠的”迫害“。
结论我们为了保障实验动物的福利付出了那么多额外的人力物力,和取熊胆的残忍行为完全不同。
黑熊的痛苦和绝望无人问津,甚至哀嚎也被认为是一种罪过,它们的疾患无人医治,最后榨不出一滴胆汁的时候,等待它们的只能是残忍的剥皮杀害。
所以,拿活熊取胆来跟医学研究相提并论是不合适的。
我是科学驿站,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博士,是一名热爱科学、热爱分享的科普答主,同时也是科学领域优质创作者、今日头条青云获奖者,如果我的文章有帮助到你,欢迎点赞和关注哦。
含茵陈的中成药有哪些?
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 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 或茵陈蒿 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 的干燥地上部分。性味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功能与主治】 清利湿热,利胆退黄。用于黄疸尿少,湿温暑湿,湿疮瘙痒。一般多出现于治疗黄疸、肝炎的中成药。
以下是所能查询到的一些中成药方剂,在国家药监局官方网站均有登记。当然这也不是全部的,这是根据之前的中药命名原则,一般以处方主要药材名称或缩写并结合剂型命名,这里的主要药材一般都按君臣佐使,以君药、臣药为主,所以一般名字含茵的方中都有用到茵陈,并且在方中起主要作用。
1、藏茵陈片(颗粒、胶囊 )
2、茵陈酒
3、茵花洗液
4、茵栀黄片(颗粒、胶囊、软胶囊、泡腾片、口服液、注射液)
5、黄疸茵陈片(颗粒、胶囊)
6、茵陈五苓丸(糖浆)
7、茵陈五疸丸
8、茵山莲颗粒
9、复方丹茵膏
10、金茵利胆胶囊
11、茵黄肝复颗粒
12、茵陈退黄胶囊
13、茵莲清肝颗粒 (合剂)
14、茵芪肝复颗粒
15、茵胆平肝胶囊
16、茵白肝炎颗粒(胶囊)
17、茵栀益肝颗粒
18、熊胆茵陈口服液
19、灵芝茵陈胶囊
20、复方茵陈糖浆
当然,还有很多方中有用到茵陈的,但是名字中没有茵字,是以功能主治➕剂型命名的中成药,需通过药品标准处方一一查询,有兴趣的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药品标准数据查询!
珍珠草有哪些功效?
谢谢邀请!
溪黄草是民间常用的一种草药,俗称溪沟草、土黄连、香茶菜、血风草、熊胆草等,主要生长于江南地区。它的叶子肥大,根茎粗壮,根茎处有很多的疙瘩状树瘤。也就是民间常用的“土黄莲”。溪黄草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的功效。
通常用于治疗急性黄胆型肝炎,急性胆囊炎、肠炎、痢疾、跌打瘀痛等病症。
鸡骨草是广州相思子的干燥全株,全年都可以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后,切段使用,以根、茎、叶全者最好。归肝、胃经。鸡骨草具有利湿退黄,抗病毒和细菌,预防感冒,胁肋不舒,胃脘胀痛,乙肝病毒性肝炎,黄疸及乳腺炎等有非常好的功效。
鸡骨草一般常来煲汤作为食疗,它的叶子有毒,不能入药,用时必须把豆荚全部去掉。
珍珠草为双叶子植物,入药叶下株或带根全草。具有平肝清热、利水解毒。预防治疗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肾炎水肿,尿道感染,小儿疳积,口疮头疮,无名肿毒等。
用法;内服煎汤,外用捣敷。珍珠草价格昂贵,可称寸草寸金。珍珠草为苦凉之品,阳虚体弱者注意慎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