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的症状图片,静脉炎不开刀治疗会怎么样?
静脉炎主要分为四种,化学性、机械性、细菌性和血栓性。
您说的开刀治疗,应该是指四肢的血栓性静脉炎。在肢体上出现了条索状物,这些条索状物就是血栓。
症状较轻,患处红肿,可以使用药物内服外敷,局部热敷等方法治疗。
症状严重者,沿血管周围有较大范围肿胀形成瘀斑至皮肌层,静脉不通,逐步形成机化,血栓性静脉炎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就需要开刀治疗了。
怎么科学的解释放血疗法?
1
历史上:中医西医都有它
放血疗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放出部分血液来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从名字上就给人以比较恐怖的感觉,不过在以前,世界各地各民族的早期医学中都或多或少存在过这种疗法,譬如古希腊的医生们就相信放血能治疗大部分的疾病。西方医学的标志之一“柳叶刀”最初就是用来放血的器具。
不过,随着医学等进步,现代医学早已遗弃了放血疗法,唯独在我国仍然存在,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种民间疗法在中医的发展中已逐渐被纳入到中医理论体系之中,现在已变成了针灸的一种特殊形式。
在针灸学中,放血疗法被改进为刺血疗法,早在中医的经典理论著作《灵枢》中就已记载了“络刺”“赞刺”“豹纹刺”等经改造过的刺血疗法,并流传至今。
2
在如今:“放血”也讲辩证法
如今的放血疗法,即“刺血疗法”,作为中医针灸的特殊治法,需要遵循中医的理论,并有明确的适用范围,要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来选择使用。
医书《黄帝内经素问》经将其原理解释为:人体气血不和会导致疾病出现,通过放出少量血液,达到泻实补虚,调节阴阳的目的,从而治疗疾病。
刺血疗法虽有自己的理论根据,但也有一定的局限,那就是必须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中医师在辨证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并严格按操作要求执行,否则不仅不能治病,还会加重病情。
3不可怕:“刺血疗法”如何做?
1
用“针”有讲究
刺血疗法的用针有别于一般针灸中用的毫针,多数要求用三棱针或梅花针。
三棱针:针尖呈三面三棱,较锐利,其针法包括“缓刺速刺、挑刺、围刺、丛刺、散刺、顺刺、逆刺”等;
三棱针▲
梅花针:如同一把小锤,锤上有一束较钝的小针,有“重刺、轻刺、条刺、环刺、正刺、反刺、旋刺、隔刺”等手法。有时还会配合以火罐帮助吸出淤血。
梅花针▲
不过在紧急情况下,也会用干净的毫针,缝衣针或竹签等锐利物代替。
2
“穴位”要找准
刺血疗法必须要找准穴位,而不是胡乱放血,这点正是鉴别疗法真伪的标准之一。
比如,日常治疗中最常见到的对昏迷的治疗,在欠缺药品或其他急救条件的时候,刺血疗法就能派上用场,常用的是“十宣,人中,中冲”三个穴位,配合三棱针点刺出血恢复神志。
其他如中暑,毒蛇咬伤,中风,头痛,胃痛,腹痛,牙痛,痛经,落枕等,也有相应的穴位配伍治疗。
3
“禁忌”要牢记
如果要用刺血疗法来治病,一定要注意排除以下禁忌症:
① 过饥、过饱、酒醉禁用;
② 贫血,血压低和孕妇禁用;
③ 外伤大出血和凝血机制异常者(如血友病患者)禁用;
④ 急腹症禁用(如急性阑尾炎,胰腺炎等)。
此外,使用中还有3点注意事项:
① 针刺不可过深,出血不可过多,刺血后要用酒精棉球按压止血;
② 治疗部位严格消毒防感染;
③ 针刺出血者应一日或隔日一次,出血较多时,需延长为一周两次,不可过于频密。
4
典型“刺血疗法”示例
① 十宣穴点刺治吐泻发热
1.选穴:十宣穴在手指尖端,离指甲约0.1寸处,大约相当于手掌平放桌面时指尖最末端的位置。
2.施针:三棱针浅刺少量出血,达到局部痛胀的效果。
② 四缝穴点刺治小儿疳积
小儿疳积,多数认为与小儿消化不良相类似,肚子常胀满。
1. 选穴:四缝穴的位置在除拇指外其余四指的第一第二指关节内侧横纹中点处,双手共八个。
2.施针:用三棱针点刺挤出血,较严重时可能挤出的是黄白色透明粘液,一般针后两三天就会有显著效果。
古代的名医多数针药皆精,出门在外突遇病患,要施以援手时会用“放血”急救,而如今的急救手段丰富,就不用“放血”救人了。
不过,作为一种确有实效的中医传统疗法,“刺血疗法”虽说听起来“怕怕”但却真能帮到病患,只是需要在专业的中医院实行,才会“针”到病除。
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炎?
首先明确一点静脉曲张合并静脉炎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而是无菌性炎症,所以口服抗生素是没有作用!当然如果合并其他感染,那就另说!疼痛厉害肯定可以口服止疼药、还可抹一点外用止疼药(例如扶他林等)迈之灵和喜辽妥还是可以的另外我建议做一个静脉超声,主要排除有没有血栓情况!您这种情况肯定要注意休息,上班长时间站或坐,都会让症状加重!
血栓性静脉炎早期症状?
血栓性静脉炎早期症状是静脉延长部位疼痛、发热、有烧灼的感觉。预防措施是避免静脉曲张的局部按压。进行输液的时候,发现液体外漏,需要用药膏涂擦,或者采用鲜土豆片局部覆盖,能够有效预防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有人说就是静脉曲张了?
你说的这个情况,静脉曲张的可能性比较大,但是还需要去医院做一下下肢静脉功能的检查。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这类疾病。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是一组静脉逆流引起的疾病。除了下肢沉重、疲劳、胀痛等症状外,有以下几类表现:
(1)有自觉症状,但无明显体征;
(2)毛细静脉扩张或网状静脉扩张;
(3)浅静脉曲张;
(4)踝部和/或小腿浮肿;
(5)皮肤改变:色素沉着、湿疹、皮下脂质硬化或萎缩;
(6)皮肤改变及已愈合的溃疡
(7)皮肤改变及活动期静脉性溃疡
根据病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
原发性浅静脉或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继发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有血栓形成后或外在因素压迫静脉。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单纯涉及隐静脉,浅静脉伸长、迂曲而呈曲张状态,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久坐少动的人。
静脉壁软弱、静脉瓣膜缺陷缺陷及浅静脉内压力升高,是引起浅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其中前两项与遗传因素有关,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慢性咳嗽、妊娠等后天因素,可使得瓣膜承受过度的压力,逐渐松弛,不能紧密关闭。一般离心脏越远的静脉承受得静脉压力越大,因此,静脉曲张在小腿部比大腿部明显。
该病以大隐静脉曲张多见,左下肢多见,但双侧下肢可先后发病。开始表现为下肢静脉扩张、伸长、迂曲,后期可出现皮肤营养性变化,如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湿疹,溃疡形成。
诊断必须排除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征和动静脉瘘。诊断困难者,可行下肢静脉彩色超声检查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
治疗
包括非手术疗法和手术疗法。
非手术疗法:只能改善症状,适用于病变局限症状轻微、妊娠期发病及症状明显但不能耐受手术者。主要包括穿弹力袜或弹力绷带,避免久站久坐,间歇抬高患肢。
硬化剂疗法和压迫疗法:在曲张静脉内注入硬化剂,使血管闭塞,并在局部用纱布压迫。适用于局限、小范围病变。
手术疗法:是根本治疗方法,有症状无禁忌症都可手术治疗。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指深静脉瓣膜不能紧密关闭,引起血液逆流,下肢静脉压力升高,引起血管曲张,但没有后天或继发因素。
临床表现与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类似。
诊断依赖于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的检查。
治疗方法主要有股浅静脉腔内瓣膜成形术,股浅静脉腔外瓣膜成形术,股静脉壁环形缩窄术等。
深静脉血栓形成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凝血,形成血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尤其多见于下肢。
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突然发生肿胀,伴有胀痛、浅静脉扩张,双侧同时发病较少见。
下肢静脉血管彩超检查可明确诊断。
手术、下肢制动、血液高凝状态为发病的高危因素,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早期活动是主要的预防措施。
治疗
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
介入治疗或手术取出血栓,适用于发病不超过48小时的患者。
希望我的解答能帮助你。最终还是要去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