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盂肾炎典型表现,慢性肾炎都有哪些症状?
接下来禚医生想从什么是慢性肾炎、肾脏的工作原理、慢性肾炎都存在哪些症状、诊断为慢性肾炎以后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4个层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什么是慢性肾炎大家可能对于慢性肾炎的医学定义较为陌生,慢性肾炎通常指的是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较为复杂的肾组织炎症性疾病,它既可以包括肾小球炎症病变,还包括肾间质的纤维化等病理变化。慢性肾炎必须尽早干预否则其最终的结局会引起肾功能下降,最终进展至终末肾脏疾病即尿毒症期。无论是给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还是患者的生存质量都深受影响。
首先我们要明确肾小球的工作原理。
我们的肾脏具有接近上百万个肾单位构成。每一个肾单位又是由肾小管、肾小体所构成。
首先血液会进入入球小动脉经过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毛细血管网会将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和血细胞阻挡在外,而分子量较小的葡萄糖和小分子的蛋白质可进入肾小囊。肾小囊将液体收集进入肾小管。在肾小管中会对肾小球过滤的蛋白质、糖分和部分水分进行重吸收然后进入集合管输送至输尿管,形成最终的尿液。
也就是说完整的尿液形成需要经过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球→集合管→输尿管。
而慢性肾小球肾炎就是影响肾小球的部位,导致肾小球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和坏死,从而导致尿液、血液成分的改变进而影响肾脏的功能。
慢性肾炎都有哪些特异性的症状呢慢性肾炎发病的人群:慢性肾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所有患者中多以中青年男性为主。早期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早期的患者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一般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由于慢性肾炎进展较慢,在早期患并不存在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一般多会表现出乏力感、疲倦感、腰部出现疼痛的感觉。这种轻微的感觉一般并不容易引起大家的重视。早期的尿蛋白异常:而那些早期自觉不适去医院做相关体检的患者则往往会发现尿检存在异常的情况。例如在早期肾炎患者会发现尿蛋白异常,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会出现少量的蛋白质但是一般不会超过80mg,而早期肾炎的患者的尿蛋白一般会在1-3g/L左右,此时的指标一般会提示肾脏出现了异常,就需要我们及时注意观察并进行进一步诊断。血压增高:随着肾功能逐渐降低以肌酐清除率为代表的下降,肾功能会逐步恶化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血压增高。肌酐是我们人体肌肉组织的代谢产物,这些产物都是经过肾脏肾小球过滤并排除体外的,当慢性肾炎累计肾小球的时候肾小球的过滤效果会减弱,导致机体内肌酐的含量会逐渐增高。水肿: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水钠潴留。我们的肾小球正常情况下会过滤掉多余的钠,但是当肾小球存在病变对钠的过滤效降低的情况下机体会内存储的钠会引起钠水潴留的想象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水肿。钠与水会出现在组织疏松的部位,便会出现眼皮肿胀、眼睑肿胀。血尿:这里的血尿一般分为两种,即肉眼可见和肉眼不可见。当肾小球肾炎进展到一定程度,肾小球萎缩、坏死,血细胞便会冲过类似过滤网的界限,而进入尿液之中排除体外。这个时候我们在排尿过程中会发先尿液呈现红色;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尿液颜色正常,但是经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红细胞,这也提示肾脏功能发生改变,但是因肾小球肾炎而导致的血尿红细胞一般都会发生形态上的改变,主要是因为血细胞经过肾小球的时候会被挤压变形。所以因肾小球肾炎导致的血尿中畸形的红细胞比例相对较高。肌酐的增高会诱导体内水代谢异常从而引发血压增高的现象。除此以外机体也会因为肌酐的排泄失调而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的表现例如乏力、贫血等方面的改变。总之,慢性肾炎起病缓慢、隐秘性强,由于肾小管炎的存在是慢性进展的,此时多数患者的肾功能依旧正常维持,但是却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这种正常的现象甚至可以持续数年,并发张为慢性肾衰竭的肾小球病,当慢性肾衰竭继续进展随着肾小球滤过率的急速下降肾功能逐渐恶化病加速进入终末阶段形成尿毒症。
诊断为慢性肾炎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慢性肾炎是慢性肾病的前提,如果不积极治疗慢性肾炎会发展成为慢性肾病。所以防治慢性肾病发生、杜绝肾病进展才是关键。
防止慢性肾脏病的发生:首先慢性肾小球肾炎会直接影响肾小球的滤过率。当我们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后如果不及时治疗,及时控制。肾小球会进一步损伤当肾小球的滤过率小于每分钟60毫升的时候并持续三个月以上便可确定为慢性肾脏病。杜绝慢性肾脏病进展:慢性肾脏病会根据肾小球滤过率的大小划分为1-5个不同的时期,当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15毫升的时候此时患者就进展到了慢性肾病的最终期尿毒症期。此时治疗难度加大患者的死亡率也较高。积极防治慢性肾炎进展为慢性肾病才是首先要做的。那么诊断为肾小球肾炎以后具体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1、病因治疗纠正肾小球肾炎:针对肾小球肾炎一定要坚持长期合理治疗。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目的是为了防治和延缓肾功能进行性的恶化需要综合治疗。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的发生。
将高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血压过高会使得血液压力增大,增大肾小球滤过负担,会加重蛋白尿以及肾小球的变性坏死。因此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患者必须要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水平之内,一般而言收缩压控制在130mmHg以内,舒张压则在80mmHg以内。减少钠盐摄入:慢性肾炎患者通常会存在水钠潴留的现象,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眼睑肿胀情况 。因此需要控制食盐的摄入量,防止促进血压的升高。减少尿蛋白量:蛋白尿的危害容易被忽略,很多群众都会误认为尿出的蛋白还有什么危害?首先长期尿蛋白会导致蛋白流失加重,此时机体的免疫组分减少会影响机体免疫力很容易造成继发性的感染。这种感染一旦发生很不容易控制。有时候反而会加重肾损伤;第二、蛋白尿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大量蛋白通过了肾小球进入肾脏过滤网,蛋白会对肾结构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加重肾功能异常。加重我们上面说的水肿、甚至心衰的现象。因此必须努力将蛋白尿控制在每天<1g的范围,才能保障病情不会继续加重。一般是肾小球肾炎常用ACEI或者ARb这一类的药物进行治疗,此类药物除了具有降低血压作用外,还有减少蛋白尿和延缓肾功能恶化的肾脏保护作用。不要服用含有肾毒性的药物:首先是氨基酸糖苷类的抗生素,该药物会对肾脏近侧小管, 尤其是曲部和直部的上皮细胞造成破坏和继发性溶酶体的增多和膨大这回严重损伤肾功能,因此需要严格杜绝服用此类药物;其次就是禁止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的中药物,因为马兜铃酸在体内代谢可形成马兜铃酸内酰胺氮离子,马兜铃内酰胺氮离子具有很强的亲电能力,能与DNA 结合生成相应的加合产物,诱导基因突变增大诱发肾毒性的可能,除此以外还会加重肝癌的。合理休息:患有慢性肾炎的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因此不适宜从事重体力劳动。对于女性而言不适宜妊娠,过度的劳累会造成血压的过度波动加重肾损伤,很容易导致病情恶化,促进慢性肾病的进展。定期体检:诊断为肾小球肾炎的患者要在积极治疗的过程中也要及时关注肌酐、尿蛋白等反应肾功能变化的指标,动态性掌握肾脏肾小球肾炎的疾病进展阶段。总结由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病情进展缓慢,若不及时发现很容易发展至慢性肾衰。因此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很重要。若出现蛋白尿、血尿、血肌酐水平增大则意味着肾功能出现异常,此时一定要对症治疗,保护肾脏防止继续进展,同时注意休息、避免服用具有肾毒性的药物,远离其他加重肾损伤的其他因素,对于治疗慢性肾病有很大帮助。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属于萎缩吗?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属于萎缩。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具有肾功能恶化倾向和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如何区分高血压引起的慢性肾炎?
高血压不会引起慢性肾炎,慢性肾炎倒有可能引起高血压。
为什么?
1、高血压引起的不是慢性肾炎,而是肾脏损害,引起肾血管收缩,导致肾的血流量减少,肾的供应血量就下降,肾功能下降,成为高血压性肾病。
(慢性肾炎一般是急性肾炎没有处理好或者反复感染后引起的肾脏慢性炎症,引起长期的血尿、蛋白尿、腰痛症状)
2、而慢性肾炎为什么会引起高血压?
我们国家最常见的尿毒症原因就是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慢的我们的肾功能会下降,最后需要长期血透治疗,而一般肾功能不好的病人很容易引起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
造成了肾脏既有实质性损害,也有血液供应不足。特别是尿毒症晚期的病人如果不及时进行透析,身体里面血管的液体就会增多,就会引起高血压,心衰的可能。
肾小球肾炎的典型症状有什么?
肾小球肾炎可分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典型症状具体如下:急性肾小球肾炎:常继发于皮肤和咽喉部链球菌感染,其次为高血压、水肿、水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损害;慢性肾小球肾炎:以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为特征。如果是急性肾小球肾炎,很快就会发生肾功能衰竭。不同的病理类型有不同的表现。必要时配合肾活检进一步明确。
慢性肾炎能吃什么肉?
慢性肾炎能吃鸡肉、猪肉、鸭肉。慢性肾小球肾炎就是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为基础的临床表现。若果慢性肾炎病情比较长、肌酐升高比较多、肾小球滤过率很低、有高钾血症,不能吃太多的高钾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