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最明显的5个征兆,身体健康预警信号知多少?
可以从面部来看身体健康状况,或者从颜色和五官入手。我们常见的人体面部的肤色,有黑,白,红以及黄这几种常见的颜色。
面部呈黄色,多为营养不良
当面部呈黄色,尤其是蜡黄时,多是营养不良导致的脾胃虚弱,从而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足够,出现营养不良、脸色蜡黄。这时可食用健胃益脾食物,如说马铃薯、香菇等。
面部呈红色,体内有“火”
白里透红是正常的肤色状态,表明人的身体处于较健康状态,但如出现持久潮红或不正常的满面通红,会出现心情烦躁的现象,则说明体内有“实火”。此时可服用清凉作用的蔬菜和水果,或者一些滋阴的食物。比如,西瓜、西红柿、苦瓜、海带等。
面部呈白色,多气血亏虚
小脸煞白就有些虚弱,往往是气血不足引起的。这种情况,需食用一些黑木耳、桂圆、红枣类补血益气的食物。
面部呈黑色,多是“肾虚”
正常情况下,皮肤呈现青黑色时,整个人出无精打采的状态,可能是肾虚导致的。此时需要一些补肾温阳的食物,如羊肉、虾类等。
五官分别对应身体的具体部位
通过五官的状态来直观的判别身体某些器官的状态。
嘴巴反应脾的状态:嘴巴红润光泽,代表着脾的状态良好。
耳朵代表着肾的状态:听力出现问题,往往肾不好。
鼻子关系着肺部:和呼吸系统息息相关,鼻子的状态多和肺的状态有联系,若出现肺热等症状,鼻子往往呈现干涩。
眼睛与肝:我们往往会说“清肝明目”,是因为二者有着很大联系,肝的状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视力状况。
舌头与心:舌头的颜色,通常能直观反映出心脏的运作状态。
身体会出现哪些信号?
血液是一种由水、无机化合物、可溶解气体、大小不同的有机化合物以及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高分子组成的复杂液体,其中还悬浮着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正因为血液构成成分的复杂性,才使其具有与一般液体所不同的流动性及粘稠度。
血液粘稠也被称为血稠。在医学上叫高粘稠血症,当血液粘稠后身体会出现4个警示信号!
1.晨起头晕,晚上清醒。血黏度高的人,早晨起床后即感到头脑晕乎乎的,没有睡醒后大脑清醒、思维流畅的感觉。吃过早饭后,大脑逐渐变得清醒。到了晚饭后,精神状态最好。
2.午饭后犯困。正常人午饭后也会有困倦感觉,但可以忍耐。血黏度高的人午饭后马上就犯困,需要睡一会儿,否则全身不适,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如果睡上一会儿,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这是因为午饭后,血黏度高的人大脑血液供应不足出现的典型症状。
3.蹲着干活时气短。血黏度高的人肥胖者居多,这些人下蹲困难,有些人根本不能蹲着干活,或者蹲着干活时胸闷气短。这是因为人下蹲时,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过于黏稠,使肺、脑等重要脏器缺血,导致呼吸困难、憋气等。
4.出现阵发性视力模糊。有些中老年人平时视力还可以,但常有暂时性视力模糊的情况。这是因为血黏度高的人血液不能充分营养视神经,使视神经和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导致阵发性视力模糊。
血液粘稠在年轻人中并不常见,主要是发病与中老年人。之所以年轻人患上血液粘稠可能与平时吃的食物有关系,如果长期吃猪肉、猪油、奶油蛋糕等这些食物都会导致血液粘稠。
若是血液变得粘稠,就会伤害到毛细血管,甚至堵塞毛细血管。如此一来,就不仅仅是氧气和营养物质无法运送的问题了,连周边的细胞都会死亡。而且肥大的血管很容易吸附脂肪、胆固醇、钙等,由此血液会变得越发难以通过。
血液粘稠如果放置不管的话,轻则可能引起头痛,健忘,肩膀酸痛,腰痛,水肿,长斑,长皱纹,月经不调,痛经,脱发,失眠,体寒等问题;还可能会加快动脉血管硬化,甚至引起脑梗塞和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
那么,血液粘稠了该怎么办呢?
1、多食果蔬多饮水
维生素C有调理血脂的效果;蔬菜中的纤维在肠道能阻止胆固醇的吸收可下降血液粘稠。建议多食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大豆及豆制品、禽蛋、鱼类有利于缓解改善血液粘稠度,使血栓不易构成。饮水要注意时间段,如早晨起床前,每餐吃饭前(1小时)和寝息前。每天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
2、能稀释血液的食物
平时宜食用清淡的食物,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少食用动物内脏和动物脂肪,少吃油炸食物,晚餐不能多食用荤腥厚味食物,少食甜食。多食用山楂、黑木耳、大蒜、洋葱、青翠、柿子椒、香菇、草莓、菠萝、柠檬等可抑制血小板合成,预防血栓。
类似阿司匹林效果的抗凝食物有山楂、西红柿、红葡萄、橘子、生姜;具调脂效果的有山楂、螺旋藻、芹菜、胡萝卜、魔芋、紫菜、海带、马齿苋、核桃、玉米、芝麻、苹果、猕猴桃等等。
最能清血降脂的物质是α-亚麻酸,α-亚麻酸所含的高能量有效成份进入人体后,能参与前列腺素的合成,并提高前列腺素的活性。改善血小板代谢并减弱血小板凝聚能,增大不饱和脂肪酸间ω-3:ω-6之比,并改善并调节脂类代谢,从而能有效的预防高血脂、高血压的发生,α-亚麻酸能清除血管及其周围组织中过剩的胆固醇,使之转移到肝脏中随胆汁中排出,达到抗血栓、防治动脉硬化及保持血液畅通的重要作用。
日常补充α-亚麻酸可选用苏麻油、亚麻油等富含α-亚麻酸的植物油,食用时注意不要高温加热,因为α-亚麻酸是易氧化的,可直接滴在粥、汤等食物中,或凉拌、口服。
3、坚持训练定期体检
如漫步、慢跑、打太极拳、打羽毛球、爬山、游水等,可促使血液循环。50岁以上的中老人应该做血液流变学检查和血小板合成试验。根据查看成果,采纳有效的预防办法,减少栓塞性疾病的发作。同时,可动态检查血粘度指标,做到对自己身体心中有数。
4、药物医治
在医师指导下,选用一些抗凝、下降血液粘度的药物,常用的有利心酮、藻酸双酯钠、肠溶阿司匹林、茶色素、链激酶、蝮蛇抗栓酶等;也可选用一些活血化淤药物如复方丹参片、当归片、川芎、双嘧达莫等。
糖尿病为什么总感觉晕晕乎乎的?
您好!感谢您的提问!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由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产生的。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会导致身体各个组织不同程度的损害,尤其是肾脏、心脏、血管和神经的慢性损害以及功能障碍。那有糖尿病患者会经常觉得头晕而且总出虚汗,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就这个问题给大家解答一下。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总觉得头晕?
头晕是糖尿病患者经常遇到的问题,头晕头昏与眩晕是一种常见症状,可能与全身各器官都有联系,如果糖尿病患者遇到持续严重的头晕,一定不能忽略其后果,尤其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更应该引起重视。
1、可能是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过高或过低都会出现头晕无力等症状,但如果是低血糖,那患者的危害更大。因此在糖尿病治疗时,尤其是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要特别警惕。一旦发生头晕的现象,应立即就医。而且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监测夜间血糖,谨防低血糖发生。
2、脑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有没有脑梗塞、冠心病、心律紊乱及脑动脉硬化等症状,如果有以上症状,并出现持续头晕,最好到医院做心电图、头颅CT等身体检查,并及时服用治疗的药物。
3、合并高血压。有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通常发病快,而且后果比普通的病症要严重很多。高血压最常见的表现是头晕,一旦出现头晕的现象,首先要测量一下自己的血压,看是否自己血压有不正常的情况。如果你已经知道自己是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就要去医院询问医生,看是否是自己使用的降压药剂量过大而引起血压降的过低。
4、血糖急升。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短时间内突然升高的原因可能是发生感染创伤、腹泻呕吐或吃大量甜食等。如果血糖升高过快,就会导致头晕,严重的还有生命危险。处理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是糖尿病患者应该时刻保持规律监测血糖的习惯,并在医生的指导解决问题。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总出虚汗?
糖尿病患者异常出多汗,其实是糖尿病并发症的诱因之一,患者们应该要引起重视。导致糖尿病患者异常出汗的原因有以下3种:植物神经紊乱、中医汗症和自主神经病变。那对于糖尿病患者出虚汗或异常出汗的调节办法有以下几种:
1、糖尿病患者平时要注意不可汗出当风,不可汗出入水,意思就是平时要注意不要在出汗时吹风,也不要在出汗时下水游泳或者洗澡,不然很容易引起感冒,使血糖波动而加重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2、可以在医生的叮嘱下口服维生素B族来改善神经血供,控制血糖代谢。
3、如果糖尿病患者是在吃完饭后开始出大汗,可以询问医生后服用抗胆碱等药物。
4、异常出汗的糖尿病患者可以进行中医疗法,在看中医之后简单的开一些止汗的药物。
5、异常出汗的原因之一可能是钙元素摄入不足,所以平时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补钙,没事可以煲骨头汤或者吃钙片等。
6、平时应注意多加强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身体抵抗力,身体好了什么都好。
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感到满意的话,就请动动您可爱的小手指为我点个赞吧!或者您有更好的建议和看法也可以在评论下方留言进行交流哦!谢谢思密达!
高血糖不治疗会严重到什么程度?
我家病人二十年了,现在61岁,是妻子。由于积极治疗,吃药打夷岛素,前一年肾不能工作,现在透析。我是家属,据我对高血糖观察,不吃降糖药,很危险。最后都有生命危险。
空腹血糖68mmol?
空腹血糖6.8有点高,空腹血糖高更可能的原因是:压力、紧张、熬夜、酗酒、频繁低血糖、负面情绪、高负荷工作等应激因素影响。当应激因素反复出现,则身体会进入长期应激状态,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持续增加,更准确来讲,是肾上腺皮质激素中升糖能力最强的皮质醇分泌明显增多,血糖升高。
由于皮质醇的分泌最高峰是早上6-8点,并在8点之后分泌迅速下降,表现为空腹血糖高。
如果你只是空腹血糖高,又有明显压力、紧张、熬夜等应激因素。要考虑是长期应激引发的血糖高!
另外,即便是空腹血糖超过7,如果有明显的应激因素影响,也要考虑应激性糖尿病,一种由于触发应激而出现的继发性糖尿病,而不应该按照二型糖尿病来治疗。
糖尿病有四种主要类型:一型、二型、应激性和妊娠期糖尿病应激性糖尿病是四种最主要的糖尿病类型之一。过去仅仅特指烧伤外伤等少数情况,但是现在临床发现,大部分糖尿病都有明显的应激反应存在。
应激导致的血糖高或者应激性糖尿病,归根到底要消除应激,改变压力紧张,失眠障碍,酗酒,负面情绪等生活习惯问题才是关键,不能一味降糖!很多空腹血糖高的人药物降糖的效果都不好,就是因为长期应激所致,药物没有解决引起血糖高的根本问题。
最新的2019版美国糖尿病诊断标准中,首次把焦虑引起的血糖高按照焦虑症来转诊治疗,这是一大进步,但是还不够彻底。焦虑引起的血糖高应该治疗焦虑,同样的,压力引起的血糖高应该消除压力,压力、紧张、高负荷工作、负面情绪等应激因素引发的长期应激应该通过改变错误生活方式来消除应激,不能单纯按照胰岛素不足来降糖治疗,也不能让饮食运动来背锅!
糖尿病是最容易误诊的疾病!很多糖尿病不是二型糖尿病,却被错误治疗。这是陈旧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决定的,诊断标准中(如果没有外伤烧伤)就不会判定你为应激性糖尿病,都按照二型糖尿病来降糖治疗,我们能埋怨医疗的僵化吗?
引起血糖的因素很多,人体内的升糖激素也有很多种,当前糖尿病诊断仅仅根据血糖指标,却不筛查应激反应也不检查升糖激素,导致误诊严重。
去年医院的护士由于熬夜加班新增一万多例糖尿病,其实大多是熬夜睡眠不足引发的应激性糖尿病,却被当做二型糖尿病在错误治疗。连守在医院的护士都会误诊,更何况你呢?
如果你怀疑你是应激因素导致了血糖高或者糖尿病,请与医生沟通,必要时补测肾上腺皮质激素(GC)或者胰高糖素的含量,以免耽误康复。应激性糖尿病是继发性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可是公认可以治愈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有问题留言。
Vista从事慢病康复11年,多种慢病的非药物调理方法,都在里面。本文是Vista在悟空的第553个回答。
Vista专注非药物调理,给你的都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