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湿热怎么调理,湿热体质的表现症状及如何调理?
湿热体质的表现症状及如何调理?
湿热体质的患者常表现为倦怠乏力,头身困重,多在午后明显,身热不扬,汗少而黏,汗出而热不退,口黏,口苦,口干,皮肤出现湿疮、湿疹,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建议患者从饮食、运动、药物等多方面综合调理。
症状较轻的患者建议在饮食上可以进食一些以清热化湿为主的食物,可以多吃些生薏苡仁、赤小豆、芡实、土茯苓、扁豆、白豆蔻、芦根等。戒酒,少吃辛辣肥腻及油炸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度增加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选择中药治疗,临床上常见的方药有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连朴饮、茵陈蒿汤、葛根芩连汤、龙胆泻肝汤等。以上方药需在医师辨证论治指导下选择服用。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脑病科 副主任医师 马大勇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脾胃虚弱怎么调理?
体内湿热太重,脾胃虚弱怎么调理
体内湿热太重,脾胃虚弱可以用藿朴夏苓汤、四妙丸、四君子汤进行治疗。
1.藿朴夏苓汤:由白豆蔻、杏仁、茯苓、泽泻、半夏、藿香、厚朴、猪苓、淡豆豉组成。常用于治疗湿热内盛导致的乏力、发热、呕吐、恶心等症状。
2.四妙丸:由薏苡仁、苍术、黄柏、川牛膝组成。主要用于治疗下焦湿热导致的关节疼痛、女子带下、男子阴囊潮湿等症状。
3.四君子汤:由甘草、人参、茯苓、白术组成。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乏力、食少、大便溏薄等症状。
除药物治疗外,建议服用健脾利湿的食物或药物,如薏苡仁、西洋参、车前草等。日常可进行适当有氧运动,保持好心情。若湿热过重,建议到医院就诊,避免延误病情。
本内容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中医科 主任医师 高剑虹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通常会有哪些症状?
湿热一般是指身体某个部位即有湿又有热,而出现的湿热症状。湿热出现的部位不同,其症状表现也不同。如有上焦湿热,肝胆湿热,下焦湿热等等
下焦湿热一般会表现出尿黄有泡沫,大便粘滞而不易冲下便池,多有痔疮腰疼腿沉等等。
本人是湿热寒湿夹杂的体质?
湿热寒湿夹杂体质是属于较为复杂的体制。寒湿夹杂,又有表里上下之分。在治疗时可以采取,先以健脾祛湿为主,可以服用健脾胃除湿的中成药或是中药,如加减五苓汤,可以有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口服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可以配合艾灸疗法,需要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后,才能够有明显的效果。一般用药为两周以上为一个疗程。日常的生活环境也应该要保持室内环境的干燥通风,不要穿潮湿的衣服。夏天也不要空调或是风扇直吹身体,尽量不吃寒凉类的食物。
体内有湿热毒怎么调养?
湿热这个话题,老百姓都很关心,日常的诊疗过程中,很多患者也会问到湿热相关的情况,有些患者也会直截了当地告诉医生,说自己就是“湿热”。
但是湿热是如何判断出来的?这个还是需要有点技巧。并且治疗祛湿热,也要掌握湿热的本源,才能够真正解决问题,今天我们来讲讲这个话题。
湿热的来源,有几个方面比较主要,第一是气候的影响,比如南方的气候潮湿闷热,也容易影响人体;还有一个是饮食的影响,比如长期过食油腻、肥甘厚味,暴饮暴食导致消化不良,日积月累,就导致胃肠湿热形成。
还有一个原因也是比较主要的,也多数会被人忽略的,就是本身体内的阳气不足,脾胃亏虚,这个容易导致脾胃的运化功能受损,形成胃肠寒湿停滞的现象,阻滞而化热,形成一种脾胃虚寒又有脾胃湿热兼杂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会有以下方面的表现,就是形体怕冷、身体肥胖、消化不良又容易腹胀腹泻,但是又有湿热的相关表现,比如容易长暗疮、皮肤湿疹、口干口苦、口臭,舌苔白腻又有时候偏黄,以上这就是形成脾胃虚寒又兼有湿热的现象,脾胃虚寒是本源,湿热是结果。
在治疗用药方面,如果是一些气候导致的湿热,或者暴饮暴食、肥甘厚腻导致的短期湿热,一般用清热祛湿的方法治疗都会比较有效,而且相对容易解决;而虚实兼杂的现象,脾胃阳虚又夹有湿热的时候,治疗用药就必须有所权衡,也比较讲究医生的功底和用药技巧,温阳健脾的同时又不能太燥热,清热去湿同时又不能伤脾胃、伤阳气,需要权衡患者的虚实程度轻重,寒热程度轻重,用药有所斟酌才能取效,要找专业的中医生就诊,而没有固定的方药。
更多文章内容,关注我头条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