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的副作用与禁忌,历史上有哪些风靡一时或被大量使用后被证明是有严重危害的事物?
按题主这个说法,我能想到的只有鸦片符合这个情况了。
18世纪末19世纪初,大清除广州十三行对外通商以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国内商品大部分为自产自销,常见的茶叶、瓷器、丝绸、漆器,和矿产等商品略有出口。而此时的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力的提升导致大批商品滞销,急需开拓海外市场。同时,这一时期中英为数不多的贸易往来都是大清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因为在英国王室贵族与欧洲各国宫廷贵胄中,茶叶与咖啡一样,是一种十分流行的饮品,中国作为原产地,出口茶叶基本等于倾销。这让英国人十分不满,于是便想方设法要打开中国市场,改变贸易中的被动局面。
鸦片的危害
19世纪初,英国对印度实行殖民统治,在种植园种植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还种植了为数不多的鸦片。英国人知道鸦片的作用,它能短暂麻痹人的思想和意志,但长期使用则会对脏器产生损伤甚至致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英国开始向中国销售鸦片。
自此之后,在大清国内,尤其是在南方,吸食鸦片成为了人们日常的消遣。为了购买鸦片,沿海官兵甚至用兵船交易运送鸦片至国内。万恶的英国人将鸦片作为打开中国市场的敲门砖,在鸦片贸易中尝到了甜头,开始在印度殖民地大量种植鸦片,扩大对华鸦片销量。与此同时,美国从土耳其向中国输入鸦片,沙俄从中亚向中国北方输入鸦片。毒贩们像找到了金主一样,涌入中华大地。
1839年,“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时任清政府委任钦差大臣的林则徐,见识到民间鸦片盛行的情况后,立即上书道光帝,列举鸦片对中国的危害与影响:
1.鸦片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引起了中国的财政危机。
2.鸦片腐蚀中国的统治机构。许多贵族、官僚、地主吸食鸦片以后,更加腐败,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寄生性和腐朽性。他们接受贿赂,包庇鸦片走私,用加租增税等种种方法,把购买鸦片的花费转嫁到人民身上,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3.鸦片削弱军队的战斗力。清军的将领和士兵也有人吸食鸦片。如在广东水师中,官兵不但吸鸦片还大量受贿。水师巡船竟至和英国鸦片船约定“每箱鸦片收到5万元到10万元”,大批“缉私船”甚至变成了鸦片走私船。
4.鸦片危害了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当时中国的一些城镇,烟馆林立,吸食鸦片的大烟鬼,成千上万。如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使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命运。
林则徐在做江苏巡抚和湖广总督期间禁烟,抓捕一切烟贩和吸食者,取得了良好效果。道光帝身边一些王公贵族也有吸食鸦片者,他自己也曾尝过鸦片,醒觉后才戒掉烟瘾。朝中亦有支持禁烟的大臣。于是道光帝下召,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全国开始禁烟。
1839年6月3日,经过与英国商人近3个月的交涉,林则徐共缴齐2376254斤鸦片,于虎门礼台在中外群众的观礼中,使用海水和石灰销毁了所有鸦片。
林则徐虎门销烟,沉痛打击了烟土贩子的嚣张气焰,表明了清政府禁止鸦片的决心,得到了包括美国、葡萄牙、荷兰等反对英国倾销鸦片的国家的一致肯定,但也与英国结下了梁子。1840年,英国借口虎门销烟事件,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并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
鸦片在19世纪上半页风靡中华大地,从南到北,从百姓到贵族,都对鸦片趋之若鹜,无比上瘾,甚至抛家舍业,混迹烟馆之中。但长期大量吸食,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当今社会,吸烟群体众多,尼古丁是最有害的致癌物质,但依旧屡禁不止;还有那些误入歧途的吸毒人员,麻痹着自己的神经,坑害的却是自己的身体,消耗着自己的家庭。
不论古今,毒品都是百害而无一利。希望世界没有毒品,希望每个人都健康平安。
什么中草药是活血化瘀的?
关于活血化瘀的中草药,建议大家还是要学习查《药典》,毕竟中草药不是西药,成份比较复杂,可能含有我们平时治疗疾病需要的一些药物成份,但是它也含有其他各种复杂的成份!
而《药典》是我国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是由我国药典委员会编撰的,具有法律约束力,最重要的是其收录的药品都是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而且质量稳定的药物和制剂!
那么,目前关于活血化瘀的中草药,真正收录在我国《药典》的有哪些呢?我查了下,基本上有140多种制剂,20多种剂型,如中药合剂、散剂、口服液、糖浆、药酒、注射剂、粉针剂、水蜜丸、蜜丸、颗粒以及气雾剂等等。
但是从其中的制剂处方中,我们大家就可以发现,其中这些活血化瘀的药物制剂中,使用最多的中草药就是川芎、红花、丹参、当归和三七!而且其中的川芎、红花和丹参在我们中医教材里面已经明确属于活血化瘀的中草药,而当归属于补血药,三七被归为止血药!但不是说当归和三七没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它们事实上都都涉及到有化瘀止血和活血定痛的作用!
因此,大家平时生活中要想真正使用中草药进行活血化瘀,建议:还是使用已经明确被我国《药典》收录的川芎、红花、丹参、当归和三七这五种中草药,从中药安全性上考虑,肯定是疗效比较明确,副作用比较小的!
但注意:孕妇是建议禁用的,因为活血化瘀这类药物行散力强,易耗血动血,不宜用于妇女月经过多以及其他出血症而无瘀血现象者!更重要的是我国药典已经明确了有61种活血化瘀的中药制剂是孕妇禁用的,有31种是慎用的,因此对于孕妇这种特殊人群,必须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活血化瘀的药!
最后,附上五种活血化瘀的药!
第一种:川芎
第二种:红花
第三种:丹参
第四种:当归
第五种:三七
为什么有些农民要在鱼塘里撒石灰?
有人提出,为什么有些农民要在鱼塘里撒石灰?不怕把鱼毒死吗?对于这个问题小编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其实石灰在水产养殖中比较常见,也是在日常管理中要用到的东西,农民在鱼塘里撒石灰是为了什么呢?
一、消毒处理
通常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石灰可以达到消毒的作用,将水体里的一些细菌等有效的杀灭掉,特别是在开春的季节以及长时间的阴雨天气过后,把石灰化水以后泼洒到养殖的鱼塘中,给水体消毒,从而有效的预防一些鱼类常见疾病的发生。
二、调节水质
石灰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还能起到调节水质的作用,一方面是在碰到暴雨过后水质混浊或者大量死藻出现导致水体透明度过低的时候,可以通过泼洒石灰来提高水体透明度,让水质清澈起来,另一方面,当水体ph值过低的时候,同样可以通过泼洒石灰来调高ph值。
三、补充钙质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除了给鱼体投喂日常所需的饵料以外,还需定期给其补充钙质,而石灰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游离钙离子正好可以被鱼体吸收。
以上几点是对农民为什么要在鱼塘中撒石灰的解释,撒了石灰以后,不但鱼塘中的鱼不会被毒死,反而更加有利于鱼体的生长。
欢迎关注头条号:湾塘谷, 更多三农的相关内容。欢迎进入湾塘谷头条店铺选取特色农产品。
穿山甲有哪些功效?
我是方健,三甲医院副主任临床药师。
1.穿山甲是什么动物?
穿山甲是唯一一种全身覆盖有鳞片的哺乳动物。它没有牙齿所以不能咀嚼,它们以蚂蚁和白蚁为食。大多数情况下穿山甲在夜间活动,视力很差,对任何其他的哺乳动物都不会造成威胁。在遇到敌害时,穿山甲会缩成一团,用鳞片将柔弱的腹部保护起来,从而保护自己免受捕食者的伤害。
2.穿山甲在中医治疗中的作用
亚洲四种穿山甲中的两种-中华穿山甲和马来穿山甲,已作为极度濒危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目录中,其中莫须有的“神奇”功效,成为惨遭毒手的原因。因为穿山甲善于打洞,所以就认为穿山甲有“打通”的效力,因此遇到痈疽疥肿、乳汁不通、月经不调等需要“通”的疾病,穿山甲就不幸成为药方中的一员。
3.穿山甲其实并没有神奇的功效
现代研究表明 穿山甲的鳞片只是角质化的皮肤附属物而已,其主要成分为β-角蛋白和钙,和皮肤、指甲等成分没有本质区别。其中有人做了一些替代实验发现:对猪、牛、羊之蹄甲、穿山甲的氯仿提取物与乙醇提取物做薄层色谱分析,基本相同;用分光光度法扫描,猪蹄甲与穿山甲的水提取物吸光度基本一致。对穿山甲及猪、牛、羊之蹄甲作氨基酸、无机物分析,也是基本一致。临床试验将猪蹄甲与穿山甲炮制后研为细粉,分别装胶囊,在妇产科病房采用双盲法试验,发现两者“催乳效果无显著差异”。
因此,同为角质化蛋白的穿山甲的氨基酸及无机物成分与猪、牛、羊之蹄甲没本质区别。
怎么看待中草药肾病这种说法?
中草药肾病的由来
在中药肾毒方面的报道,自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认识到,1964年我国首次由吴松寒在 《江苏中医》 报告了两例因大量服用木通导致急性肾衰竭,1965年王永钧在 《浙江中医杂志》、1976年侯明斋在 《新医学》 杂志、 1988年周方钧在 《中华肾脏病杂志》 均有木通导致急性肾衰中毒致死的病例报道,但这些报道没能引起国内医学界的重视。
1990年5月~ 1992年5月,比利时的一家减肥诊所误将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广防己代替了原药方中无毒的粉防己使用,结果先后造成100多例肾病,由此,国外一些人认定造成肾损害的元凶是中草药,进而提出 “中草药肾病”这一概念。
后来又有不少关于中草药肾毒性的文章不断出现在专业杂志上,部分媒体也不断在国内外报刊上有所刊载,诸如 “中草药致癌”、“中草药肾病”、“中药毒性不容低估” 等呼声也很强烈。
2002年,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FDA) 在网上列出数十种相关 的中草药,警告经销商和消费者,并且公布了禁止进口和销售的中药清单,其中包含马兜铃酸成分中成药如龙胆泻肝丸等十余种。这使国际、国内对中药的应用引起了很大的警惕,甚至对药用安全性产生了怀疑。
国内学者对此病 名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中草药肾病”提法不妥,是一个扩大化的、不严谨的、明显带有歧视性的术语,容易造成误导而认为所 有中草药都有毒,因广防己和关木通等毒性成分为马兜铃酸,建议称作 “马兜铃酸肾病”。
中草药肾毒性原因
1.用量过大
中药短时间大剂量使用是造成中毒引起肾损害的主要原因。如关木通 《药典》记载用量为3~6g/d,而报道服用关木通引起肾衰的用量为30~120g 。经我们动物实验表明,关木通12g/kg·d (相当于人 的72g/d) 给大鼠连续7天灌胃就可以造成肾损害。
2.时间过长
一些中草药小剂量、短时间服用毒性并不大,但连续长时间服用亦可蓄积中毒,上面提到的比利时 “中草药毒性事件”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服用时间长达10个月~3 年9个月之久。
3.忽视辨证
中药生命力在于它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用药,辨证论治是中医两大基本特色之一。如不考虑中医辨证施治而按西医思维模式使用中药或辨证不准,就会引起不良反应。 如人参无毒,非虚证应用,若大量久服,轻则鼻衄、烦躁 不安,重则死亡。对元气欲脱患者,人参用到60g不但没 有不良反应,反而能起死回生。这是由于生理最大承受量 与病理状态的承受量不同,故预防保健用药量与治疗量不同。
4.自身体质方面
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也不同,在药量方面某些药物 在法定剂量时一般不出现毒性,但对敏感的个体却可以引起中毒; 体质较弱者耐受力差,常规剂量也会出现毒性反 应。用药前要询问病人的过敏史,注意患者年龄、性别、 体重,特别对孕妇、老年、儿童及过敏体质者慎用有毒中药。
5.药源方面
(1) 对品种认识不够: 中药品种繁多,同名异物,如木通有关木通 (马兜铃科马兜铃属)、川木通 (毛茛科铁线莲属)、白木通 (木通科木通属),其中,关木通毒性最大,川木通毒性次之,白木通最小。在我国木通科木通主产江浙,南方多用,且自产自销,北方药源不足; 而马兜铃科关木通在东北地区产量大,价格低,且又未认识其毒性,故在北方易推广,以充药源,渐至发展到全国并有出口。
(2) 中药质量不稳定: 同一种中药因品种、产地、种 植、生长期、采收时间、药用部位、运输、贮存等不同而 质量相差悬殊,毒性也相差很多倍。中药材大多含糖、淀 粉、蛋白质、挥发油等成分,在储存过程中易霉变或变 质,服用这样的药材也易产生中毒导致肾损害。
(3) 药源污染: 中药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过多,土 壤、大气、水质受到周围环境污染,使中药药源造成污染 而引起中毒。中药有机磷残留是影响我国中药材出口的重要原因。
(4) 中药真伪不辨: 药物不同但形态相近的种类很 多,如相思子误认为赤小豆服用,天花粉误作淮山药使 用。另外,部分从业人员素质低下,以次充好、以假充 真、掺假,也是中药中毒的原因之一。
(5) 忽视中药炮制: 炮制不仅可以减毒,还可以改变药性提高疗效。近年来忽视炮制工作,造成中药质量下降。
(6) 煎服法不当: 部分中草药有其特殊的煎煮时间要求,如雷公藤其根芯木质部,第一煎需煮2小时饮用,第二煎需1小时以上,若煎煮时间不够,其毒副作用越强。 相反,山豆根煎煮时间要短,时间越长毒性越大。此外, 煎煮器具不当也是致毒途径之一,如用金属锅煎药导致某些药物性质变化而导致中毒。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药物都有引起机体损伤的潜力, 各种药物都有一定的安全使用剂量范围,而超出该范围达到中毒剂量时则成为毒物。不加限定地将某药视为有毒或无毒, 并将其绝对化,既不符合客观实际,也有违科学。一段时 间以来,为了说明中药比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小,使用中药相对安全,而将中药说成 “没有毒副作用”甚至说中药 可以 “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等,既是对药物属性的否 定,不符合实际,也于中医理论相违背。
常见的肾毒性药物
根据《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药大辞典》、《中国药 典》及国内外有关报道,具有肾毒性的常见中草药主 要有。
(1) 温阳药: 乌头类包括川乌、草乌、附子、肉桂、 荜澄茄。
(2) 祛风湿药: 威灵仙、大风子、臭梧桐、千年健、 雷公藤、苍耳子、木防己、寻骨风、松节、马钱子。
(3) 逐水药: 乌椿根皮、牵牛子、商陆、甘遂、大 戟、芫花。
(4) 抗肿瘤药: 光慈菇、斑蝥。
(5) 麻醉止痛药: 八角枫、蟾酥、细辛、麝香。
(6) 利水药:关木通、木防己、泽泻。
(7) 活血药: 益母草、水蛭。
(8) 行气药: 厚朴、槟榔、丁香。
(9) 驱虫药: 苦楝根皮、使君子。
(10) 清热解毒药: 土牛膝、虎杖、山豆根。
(11) 止咳平喘药: 马兜铃、白果。
(12) 熄风药: 蜈蚣、全蝎。
(13) 安神药: 朱砂。
(14) 解表药: 荆芥、麻黄、柴胡。
(15)泻下药: 番泻叶、芦荟。
(16) 止血药: 侧柏叶。
(17) 外用药: 雄黄、轻粉、砒霜、拔毒膏、红升丹、 铅丹。
(18) 中成药: 六神丸、昆明山海棠、三黄片、中华 跌打丸、安宫牛黄丸、朱砂安神丸、冠心苏合丸。
(19) 其他: 棉酚、鱼胆、胆矾、闹羊花根、生蜂蜜。
正确对待中草药肾毒性
中药与其他药物一样在起到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具有药 物的毒性,这是正常的,没什么新奇,不应该引起什么轰动。
中草药肾毒性是可以避免的,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完全 可以不发生或少发生中草药毒副作用。
中草药肾损害是一个临床事实,但也不能因噎废食而 忽略了中草药在肾脏病治疗中的巨大潜力和作用。只要合理用药,正确认识,扬长避短,仍然是可以避免或将毒性 减到最小限度的。
(值班编辑: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