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吃金水宝快一年了,千万别得糖尿病你怎么看?
一直以为糖尿病是“老年病”,年轻,瘦子应该与糖尿病无缘。但今年公司体检情况却刷新了我的认知。
30岁的小张进我们公司2年了,1.75米的个子瘦瘦的,平时不抽烟,但公司体检被告知是个“糖人”,空腹血糖严重超标,到医院复查确诊后,需要吃药干预。
小张虽不抽烟却钟爱奶茶甜食,很少看到一位男生会这么喜欢吃甜的,有时一天他都可以喝几杯再来一块蛋糕。小张的糖尿病还好发现得早,属于轻微的,胰岛还有功能,不需要打胰岛素,与普通人没有多大差异,但得了糖尿病,也是“活受罪”,舍弃他的钟爱不说,每天就像“药罐子”一样吃降糖药,那种感觉实在太难受了。
不吃糖是不是就不会得糖尿病呢?
小张虽爱甜食,也不肥胖,就是喜欢吃吃喝喝,饮食没有节制,但平时生活作息习惯都挺好的,不经常熬夜,偶尔也运动,他一直百思不解,咋滴就成了“糖人”族。
其实,糖尿病病因比较复杂,诱发因素主要来源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异常,肥胖,精神刺激、创伤。所以糖的摄入并不是糖尿病的主因,治疗糖尿病也不是说不吃糖就可以搞定。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要以服用降糖药,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手段。
糖尿病能早发现吗?
很多人在得糖尿病前并没有什么感觉,所以常常被忽视。小张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每天吃很多,但老是觉得饿,经常觉得头晕,没什么力气,还总感到口渴。他就觉得可能是工作量增加消耗大,也没多想,饿了照常奶茶点心不断。我们还常开玩笑,真羡慕他怎么吃都不胖。
糖尿病早期时常常无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在测血糖时会发现血糖的异常。
血糖升高比较明显时,会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所以说定期体检很重要,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尽早治疗,一旦发展为中晚期,则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巨大伤害,糖尿病患者都要特别警惕。
“糖人”的心态焦虑吗?
得知自己得了糖尿病后,小张心情极度低落,很焦虑,心理压力太大了。主要是对糖尿病认知不深,总以为得了糖尿病就与癌症挂钩了。其实糖尿病治疗及时,血糖控制得好,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的。
这样带病生存的“糖人”心态真得很重要。小张慢慢也想通了,既然得病了,那就积极面对,不要太害怕,紧张焦虑的心情反而会加重病情。同事们都挺给力的,很照顾小张的心情,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他鼓励。小张说能这么快想通要感谢他老婆,没有他老婆的开导和陪伴,他也没那么快走出来。
家人的理解和耐心对糖尿病人来说就是镇定剂。
漫长的降糖之路
小李以为戒掉奶茶甜点,就能很好控制血糖。可现实中,糖在我们的生活无处不在,就如我们吃的米饭,吃的水果,甚至是蔬菜也有很多高糖的。也就是说,要控糖首先得管住嘴。奶茶甜点是小李控糖之路的第一块绊脚石。每周四的下午茶,小李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有时忍不住想破罐子破摔,吃完再说,但还是忍住了。因为他知道这一口下去,好不容易稳定的血糖就得白费了。慢慢地小张也就真得把奶茶甜点戒掉,不得不说他的自制力不错的。他也常说有了目标就有力量,戒糖也就没那么难受了。
小张给自己定制了抗糖食谱,得了糖尿病之前不吃的馒头,杂粮现在反而成为他的钟爱,米饭减半,少盐,适当的瘦肉,鱼,鸡蛋,牛奶,但含糖量高的蔬菜就列入了饮食黑名单。加上按时吃药,小张的血糖很快降下来,也很稳定,笑容也多了,心态比之前还好。除了饮食方面,小张还很注重运动。每天晚餐后都要花半个小时的快走或慢走,偶尔爬山,游泳。就如他所说的,吃药从医学角度调整血糖,运动从身心调整,两者结合事半功倍。“积极运动+合理用药+饮食控制”这是糖尿病患者降糖的黄金搭配。结语常言道,有啥别有病,大病小病都折磨人。但不得不说,什么病可以得,千万别得糖尿病。
因为糖尿病是终身疾病,目前还不能治愈,降糖就是一场持久战,太考验人的心理素质和定力了。严格控制饮食方式,让许多糖尿病人觉得生活毫无乐趣。
希望没有得糖尿病的人们,也要积极预防,避免走入“糖人”队伍!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联合国糖尿病日。
你身边也有糖尿病患者吗?他们是怎样进行抗糖呢?欢迎您的留言!
要不要告诉本人真相呢?
最好不要告诉,我的一个朋友就是在肿瘤医院工作,看到太多的人,因为知道自己得的癌症,没有坚持多久就去世了。
我同学的妈妈,在医院里查出来是胃癌,知道消息后,老太太,立马就蔫了
躺在病床上就开始哼哼,不停的叨叨,自己活不了多长时间了。
我同学一看,就去找主任了,叫主任去告诉老太太,得的病不是特别严重的病。
主任一看没有办法,就按照家属的意思,跟老太太说,他得的是胃溃疡,慢慢调理,就会好的。
老太太听完了没,半小时就坐下来了,和闺女谈笑风生的,您说精神的力量大不大?
我同学把老太太接回家,照顾的非常好,又多活了好几年,没有太受罪,也没有做手术。
我记得,有个人说过,当父母年龄大了,真的得了不治之症,不管你怎么做,都是错的,总会有点儿遗憾。
那就选择让他们没有心理负担,不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在最后的日子里,生活的有尊严,不是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