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怎么确定是不是流感,小孩细菌感染发烧一般几天?
小孩细菌感染发烧需要3-5天左右,细菌感染发烧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好,口服消炎药,发烧期间需要多喝温开水,如果发烧38.5度医生口服退烧药,如发烧38.5度以下用物理降温,用退热贴退烧,用酒精擦身子退烧,也可以用毛巾温水敷额头退烧,必要时点滴消炎抗感染。
如果最近有孩子感冒发烧还敢去学校不?
我是【璇屹妈】,很高兴一起探讨育儿问题。现在特殊时期,如果最近孩子感冒发烧肯定是家长们很关注并且担心的问题。我觉得要看下孩子的症状吧,如果确实发烧了,建议尽快去医院做个检查,确认下引起发烧的原因。今天我们大宝儿班里也有几个孩子感冒喉咙痛的,但都没发烧,老师建议孩子们在班级把口罩要都带上(本来广州是发布校内可以不带口罩了),避免交叉感染。其实也不用太担心,现在每天上学,学校都会有严格的检查,如果班内有发烧的,学校都会让孩子回家休息的。烧退48小时后才能返校的。不用太担心,平时增加孩子的免疫力,多补充一些蛋白质,天气热,注意多饮水。祝愿孩子们都平安健康!谢谢您的阅读![玫瑰][玫瑰][玫瑰]
宝宝身上起了很多一片片的红疙瘩还发烧是怎么回事?
起红疙瘩一般是受热上火的表现或者是过敏反应了,发烧是炎症的反应,可能是感冒病毒引起的,或者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可以对症治疗,恢复期间不要吃发物,不要吃辛辣的东西,避免加重病情,也需要测测体温的,如果发高烧了就需要适当的用退烧药。
拿到血常规化验单如何判断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
通常情况下,孩子感冒,90%以上属于病毒感染。既然如此,那么孩子感冒医生为什么做血常规呢?
做血常规是用来看什么?其实血常规只是一项辅助检查,辅助就是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的相对指标,即血象高或是低,初步判断是病毒或细菌感染及其它炎症反应如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或降低。比如白血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等。
同时血常规还能辅助判断贫血及其它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
但是这都是一些辅助检查,医生在分析判断疾病性质的时候,绝不会仅仅依据一张血常规报告下诊断的,还会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其它相关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判断。
那么如何看血常规的感染指标呢?(附表中国实用儿科学)血常规项目看似很多,其实,主要是红细胞、白血病和血小板这三大类。
1、白细胞总数:
这是判断感染的主要指标,其中白细胞最具有防御功能,它能中和或吞噬病毒或细菌,因此当孩子机体感染了病毒或细菌时,首先脱离正常值的就是白细胞。(细菌图)
通常情况下,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正常或降低,当然也有升高的情况,但是普遍是前一种情况。
而细菌感染时,通常情况下白细胞会高出正常范围或很高。
单独看白细胞还不能完全判断是什么性质感染,那么就要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极其比值了,同时还要看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的范围。
2、中性粒细胞及比例:
中性粒细胞主要是聚集、吞噬细菌的作用。因此,细菌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比例与白细胞会同时升高。
3、淋巴细胞及比例:
(病毒图)
当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主要是具有中和、吞噬病毒的作用,首先是产生相应的抗体,然后与之中和,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同时吞噬这些免疫物质。
同时,病毒具有抑制骨髓生成中性粒细胞的作用,使得中性粒细胞减少,与此同时白细胞也会相应减少,这就是病毒感染的血象特点。
因此,病毒感染时,往往血常规显示的是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而相对来说,中性粒细胞比例及白细胞反而降低。(下图4-6天与4-6岁交叉点)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则有一个4-6天、4-6岁的血象交叉特点,即新生儿出生的4-6天,及儿童4-6岁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优势通常有一个交叉点,这就比较专业了,也就是说:
孩子出生时中性粒细胞占优即增高为主65%,淋巴细胞减少占35%,4-6天二者相等。
而婴儿期至4-6岁之前,以淋巴细胞比例占优势,即淋巴细胞增高占60%,而中性粒细胞减少占35%。
4-6岁二者又相等,6岁以后出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的交叉,即以中性粒细胞增加为主65%,而淋巴细胞减少35%(下表)
总而言之,孩子的血常规具有其年龄特点,即在4-6天与4-6岁之间,通常淋巴细胞比例会较高60-65%,是正常情况,我们不要误以为是病毒感染。
就是说,看孩子血常规,是要根据年龄来判断的,掌握了这个特点,才能正确分析,而不能一味的去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与成年人一样的看就容易误判。
4、嗜酸性、嗜碱性和单核细胞:
这些细胞在婴幼儿时期都是很低的,而且变化不大。其中,嗜酸性仅有2-3%,嗜碱性仅有0.5%,单核细胞在儿童时期是5%。
总而言之,通常情况白细胞总数、结合儿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交叉点,初步可以判断病毒或细菌感染的特点,但是应该综合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其它感染指标如C反应蛋白等分析,不能拿成年人的血常规值给孩子做分析判断。
最近为什么那么多小孩子感冒发烧流鼻涕?
夏天天气这么炎热,很多孩子还是得了感冒,这让家长们焦虑万分的时候更是百思不得其解,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热的天气孩子还能感冒!
夏季得了感冒是很遭罪的,感冒后家长害怕孩子病情加重,不敢再让孩子着凉。可是夏天这么热的天气,不让孩子“纳凉”不仅会让孩子心烦气躁,还可能捂出痱子,真是让家长两难,而且看着孩子鼻塞、咳嗽、流鼻涕,当妈的心里也焦急万分。所以夏天一定要把孩子护理好,争取让孩子和“感冒君”无缘。
可能很多家长都觉得奇怪,认为感冒发烧是冬天的专利,为什么到了炎热的夏天孩子反而更容易感冒咳嗽了呢?想要弄明白个中缘由,并有效预防儿童夏季感冒,家长们就需要仔细往下阅读了!
夏天为什么容易感冒?要搞懂这个问题,一定要了解寒、热、燥、湿这四个要素!
一,夏天孩子更容易受寒!
很多家长可能会质疑,夏天天气这么热,孩子怎么可能还受寒呢?其实,夏天导致孩子受寒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夏天室外高温时,室内开着空调,孩子在外面玩得大汗淋漓的时候突然进入空调房,骤冷骤热就导致了感冒;还有的孩子一天到晚都有空调电风扇的陪伴,甚至玩水、冲凉,稍不注意就感冒了;还有的孩子嫌弃天气太热,家长就给孩子吃雪糕、喝冰饮,这恰恰会让孩子的脏腑受到寒湿的侵袭… …这些原因都会最终导致孩子感冒!
从中医角度来讲,夏天人体阳气发散在外,体内偏寒,而且炎热的天气会让你的毛孔打开,让凑理松懈,从而寒邪更容易入侵到体内,导致人体阳气不足,阴阳失衡,最终感冒!
那么,当发现孩子受了寒,有感冒趋势的时候家长应当如何处理呢?
1、晒太阳
可以让孩子走到室外晒晒太阳,让孩子出汗,身体重新热起来,往往寒邪就会被清除掉了,但是,家长一定要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
2、喝姜汤、苏叶水
可以早上给孩子准备一杯姜汁蜂蜜水,给孩子喝,把几片姜泡在热水中,待热水变温之后加入一小匙蜂蜜,搅拌均匀就可以喝了;其中的苏叶水,是到药店购买紫苏叶,每次一把,熬水开锅5分钟,或者开水冲泡后凉至常温饮用,可以散寒解表。
注意这几点,避免孩子受寒!
1、孩子睡觉前,家长可以先把空调温度调低,等室温降下来,孩子睡着后再把温度适当的调高些,避免孩子因温度太低而着凉。不要让空调直吹到孩子,孩子们也不要常时间的待在空调房内,每天也需安排一些室外活动。2、孩子运动后,在大汗淋漓的情况下不可直接吹风扇或空调,家长可用柔软的干毛巾把孩子身上的汗擦干或者换上干的衣服,等孩子落汗后再享受空调带来的凉爽。3、尽量不要让孩子吃雪糕、喝凉饮等寒凉的东西,让孩子多喝温开水。二,夏天津液损伤,导致体内处于“燥”的状态,也易引起感冒!
孩子天生活泼好动,在夏天天气暴热的时候会出很多汗,对于阴虚的孩子,平时津液就不足,此时汗液流失,就会导致体内阴不足,孩子就很容易上火引起便秘,喉咙痛,咳嗽等症状。
此时,孩子体内这种阴虚燥热的状态,也会成为外邪入侵的导火索,这样的孩子自身免疫力也会下降,外邪一入侵,就是以“热”的形式出现,孩子会咽喉干痛,很快就会发烧。这样的感冒,是真正的风热感冒。
所以,对于这种体质的孩子,家长不要等到孩子有外邪了再来调理,平时就要预防。在上火期间一定要让孩子多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特别是富含纤维素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另外家长还要注意多让孩子喝温开水,控制孩子的零食量。
我们分享给大家一些针对预防孩子夏季感冒的常用小儿推拿手法,家长可以在家经常给孩子做推拿调理!上三关
找穴:在前臂桡侧缘,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令小儿掌侧位,掌心向内。术者左手托住小儿尺侧腕关节,食、中二指并拢直托小儿前臂,以右手拇指或并拢的食、中二指指面在前臂桡侧,由腕横纹起推至肘横纹,称上三关。每次可推200~300次。
作用:补虚扶弱,助气和血,培补元气,温阳散寒,熏蒸取汗。
调理:一切虚寒证,营养不良性贫血,黄疸,瘫痪,痘疹欲出不透,下肢痿软(婴儿瘫),疮疖(无脓期,有助化脓),手足凉等。
按揉外劳宫
找穴:掌背第三、第四掌骨歧缝间凹陷中。
操作:以拇指指端按揉50~100次。
作用:温阳散寒、升阳举陷、发汗解表。
调理:外感风寒、腹胀、腹痛、肠鸣、腹泻、遗尿、脱肛、疝气等。
捏 脊
找穴: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小儿身体上最长线状穴。
操作:用捏法自下而上捏7次。
作用:捏脊能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是小儿保健常用主要手法之一。
调理:发热、惊风、疳积、腹泻、便秘等。
清天河水
如果孩子发烧,可推天河水这个穴位。
找穴: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指二指面自腕向肘作直推200~300次。
作用:清热解表,泻火除烦。
调理:发热、烦躁不安、夜啼、头痛等热证。
关于“如何预防儿童夏季感冒”的相关内容我们就分享到这里,如果您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与我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