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忌讳,怎样预防高血脂?
大家好,我是小王医生,全军冠心病介入中心副主任医师,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讨论血脂问题。
高血脂对人的危害越来越大,下图可见高血脂危害:
血脂简单分为胆固醇,包括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
其中高密度脂蛋白对身体有好处,属于好胆固醇。
其余三个是坏胆固醇。,我们平时说的高血脂就是指这三项。
胆固醇成人含量 2.9~6.0mmol/L,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1.34-3.4mmol/L,甘油三酯<1.8mmol/L。
1、我们先说甘油三酯,比较简单,明确和吃有关系,轻度升高无需吃药,只要控制饮食即可。
不吃油腻,动物内脏,控制主食,主食也能转化为甘油三酯。但特别高就必须吃药,甘油三酯特别高会诱发急性胰腺炎,会死人的。
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这两项一部分是由于外源性摄入,就是吃引起的;另一部分是肝脏合成的,也就是自身代谢问题。
防止高血脂的方法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不容易。
限制外源性摄入,消耗已经摄入的。
还是老话:管住嘴,迈开腿。
那么小王医生有一些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1、手机上留一张常见食物胆固醇含量表:
吃前想一想。
2、看看走路、骑车、坐车、运动的区别,还是动起来好:
3、介绍给大家一些加快代谢胆固醇的食材:
鱼类,各类应季新鲜蔬菜水果,大蒜、洋葱,燕麦片、荞麦等粗粮,以及海带、魔芋和新鲜蔬菜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豆类、番茄、乳品、海带、鲜蘑。奶制品、豆制品、花生、红枣、海带、黑木耳、核桃等。
4、胆固醇不仅仅胖人会高,瘦子也会高血脂;高血脂常常没有症状,一定要定期查体。
越简单的事情,往往越不好做,预防高血脂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管住嘴、迈开腿”,看似轻猫淡写六个字,可是包含了太多健康真理!
我是小王医生!
谢谢阅读!
谢谢关注!
谢谢点赞!
红斑狼疮可以通过哪些方式预防?
谢邀
红斑狼疮对人的危害非常明显,很多人对于红斑狼疮都有恐惧心理,那么在生活中如何远离红斑狼疮的困扰呢?可以通过哪些方式预防红斑狼疮呢?1,适当运动,注意休息:红斑狼疮患者在病情发作期,应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适当参加一些社会活动,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但不宜过劳,适当运动,增强体质。2,合理饮食,均衡营养: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多种维生素,较优质的蛋白质来源有牛奶,鸡蛋,瘦肉,鱼等。多补充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维生素C对防治红斑狼疮的某些症状大有裨益,少吃含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注意不吃羊肉、狗肉、马肉、鹿肉、驴肉等温热性肉食。3,消除诱因:外出时要避免阳光曝晒,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如染发剂),少吃或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女性患者忌用口服避孕药。有些药物也会诱发或加重红斑狼疮,如异烟肼,抗惊厥药等。4,心情愉悦:红斑狼疮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与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精神情绪有很大关系。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乐观积极,对于建立自身的免疫平衡,以及保持病情稳定非常重要。狼疮患者使用皮质激素时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损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女性。以下为红斑狼疮患者的饮食上的注意事项:
SLE患者饮食总体没有特殊禁忌。但一些食物应该尽量避免,一些食物应该多吃。总体原则是:低盐、低脂肪、低糖、优质蛋白饮食。
除了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避免日光暴晒和紫外线照射外,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一下几点:香菜、芹菜可以诱发或加重SLE患者光过敏,使病人面部红斑皮损增加,应尽量避免在吃光敏性比较强的食物白天,如果有食用,可以采取适当的防晒保护措施,尽量避免光过敏的产生。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蘑菇、香菇、莴苣、韭菜、豆荚、小白菜、紫云英、灰菜、芥菜、萝卜叶、马齿苋、苋菜、荠菜、菠菜、油菜、茴香、芥末,红豆,黄泥螺,柠檬、菠萝和无花果,都是一些含有光敏感物质的食物,尽量避免白天食用,食用上述食物或中药后,最好不要过多接受阳光照射,以免发生光过敏反应。光过敏反应与个人体质也有一定关系,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合理取舍。
海鲜不宜吃
最好避免食用。鱼虾螃蟹等海鲜类食物,有些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食用海鲜后会出现过敏现象诱发或加重病情。可能引起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出现过敏反应或引起病情复发,最好避免食用。
羊肉、狗肉尽量避免吃
尽量避免吃。羊肉、狗肉、鹿肉、桂圆、荔枝等性温且热,食用后不但会加重SLE病患的内热情况,而且临床上发现部分患者因此诱发或加重病患的病情,造成不良的后果,此外,辛辣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等能加重患者内热现象,不宜食用。
多补钙
长期服用激素治疗的患者,可引起钙磷代谢紊乱,骨钙丢失,造成骨质疏松,严重者可造成骨坏死,因此平时除常规服用补钙剂以外,还应多吃一些含钙食物。
含有雌激素的制品能不能使用
尽量避免。因为雌激素是诱发SLE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注意避免使用含雌激素的药品和食品。如蜂皇浆、蛤蟆油、某些女性避孕药、一些面膜均含有雌激素,使用时需要擦亮眼睛。
优质蛋白饮食
优质蛋白质。例如,动物蛋白质中的蛋、奶、肉、鱼等以及大豆蛋白质。有肾脏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常有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会引起低蛋白血症,因此必须补充足够的优质蛋白,可多进食上述优质蛋白。
狼疮性肾炎后期肌酐、尿素氮增高的氮质血症,甚至尿毒症的患者,应少食或者不食豆制品,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低盐清淡饮食
SLE患者应用激素或有肾脏损害的患者容易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故要选择低盐饮食。低盐饮食指每日可用食盐不超过2克,但不包括食物内自然存在的氯化钠。除了在食物中少添加盐份,还需要禁吃或少吃腌制品,如咸菜、皮蛋、火腿、香肠、虾米等。
低糖低脂饮食
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易引起类固醇性糖尿病及柯兴综合征,故要适当控制饮食,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
少吃脂肪含量或胆固醇较高的食物,例如肥鸭、肥鸡、肥鹅、动物内脏、猪油、肥猪肉、肥牛肉、羊肉、带鱼、鳗鱼等。含糖较高的食品会在体内转换为脂肪,也应注意少吃。
实际上红斑狼疮的忌口是十分复杂的,也是因人而异的。上述所列这些禁忌也只是相对一般而言的,由于个体差异较大,个别问题还应个别对待。掌握的原则是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肆无忌惮",患者可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适当掌握。
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条:
红斑狼疮患者处于缓解无症状者,基本上吃普通饮食。
患者处于活动期时,红斑狼疮的饮食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青菜和水果。
对有肾脏损害表现者如少尿、高血压、水肿或有氮质血症者应采用低盐低蛋白饮食,并限制水的摄入。待水肿消退,血压正常,氮质血症消失,可进食普通饮食。
什么是痛风?
感谢您的邀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吴一波来回答您的问题。简单来说,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类物质代谢异常,导致尿酸过多从而引发的痛风症。
体内的尿酸过多可引起痛风症,而尿酸的产生途径主要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内源性尿酸来自自身核酸的氧化,占人体尿酸含量的80%;外源性尿酸则是通过含有核蛋白的物质摄入产生,含量为20%。体内核酸代谢会产生嘌呤类物质,其物质代谢的终产物就是尿酸。
高尿酸血症便是痛风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体内一些酶的突变或缺失会导致嘌呤类的代谢紊乱,引起尿酸增多,最终引发痛风。
人体内70%左右的尿酸可通过肾脏排泄,剩余的则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如氨气和二氧化碳等。当尿酸经肾排泄不足而致使尿酸水平长期超标时,尿酸便会以钠盐的形式析出并沉积在关节、软骨等组织之中,形成尿酸钠结晶,最终也可引起痛风。
痛风可分为原发性痛风和继发性痛风。原发性痛风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引发的;继发性痛风是由其他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病导致患者尿酸排泄减少而引发的,或是由于药物因素(主要是利尿药的使用)导致尿酸盐滤过量减少和重吸收增多,从而引发痛风。
痛风的患病特点有哪些?首先,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其次,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升高,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另外,痛风患病率的性别差异明显,男性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患病率:女性患病率约为3~4:1。男性患痛风的风险与年龄呈正相关,即随着年龄的增加,痛风的患病率也稳定增长;而女性在绝经前患痛风的风险很低,绝经后迅速上升。
可能引发痛风的危险因素有哪些?肥胖:体重指数增加,痛风的发作风险也随之增加。
饮酒:啤酒中有大量的嘌呤类成份,因此其诱发痛风的风险最大。
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血压正常患者。这可能是因为高血压引起微血管病变,导致组织缺氧,血乳酸增多,抑制尿酸盐在肾小管分泌,或是由于长期使用利尿药导致血尿酸增多。
此外,富含嘌呤的食物(如肉类、海鲜)也可使痛风的风险增加。而果糖是唯一可升高高尿酸水平的碳水化合物,促进尿酸合成,同时抑制其排泄,因此大量摄入果糖饮料会使血尿酸水平升高。
如果您喜欢的话,请点击右上关注,更多健康知识和您分享!如何治疗痛风?首先,无症状期内需要注意饮食治疗,避免诱发因素,其关键在于限制嘌呤的摄入。有研究证明,坚持地中海饮食模式可降低尿酸水平,预防痛风的发生。地中海饮食模型即指日常饮食中蔬菜、水果、粗粮和豆类摄入量较大,红肉、全脂奶摄入适中,使用橄榄油烹调食物,并搭配适量的葡萄酒。
其次,在痛风急性期主要可通过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素、糖皮质激素等传统药物以及阿那白滞素、康奈单抗、利纳西普等新药进行治疗。
此外,在痛风的间歇期和慢性期主要治疗方法为使用降尿酸药控制血尿酸水平,主要药物包括别嘌呤醇、奥昔嘌呤、托匹司他、非布司他等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以及如丙磺舒、苯溴马隆、尿酸酶等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
总的来说,痛风主要是由尿酸过高引发,可通过饮食、药物等方式降低尿酸的产生或促进其排泄,从而达到治疗痛风的目的。
问题回答:山东大学药学院 江泽宇 审核:吴一波痛风不能吃什么东西?
大家好,我是生活小卫士
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
痛风的患者注意要保持合理体重,戒酒,多饮水,避免受凉受潮、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避免剧烈运动或损伤
痛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四期,即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
主要症状:1.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多数患者发作前无明显征兆,或仅有疲乏、全身不适和关节刺痛等。典型发作常于深夜因关节痛而惊醒,疼痛进行性加剧,在12小时左右达高峰,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受累关节及周围组织红、肿、热、痛和功能受限。多于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 2.间歇发作期 痛风发作持续数天至数周后可自行缓解,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或遗留局部皮肤色素沉着、脱屑及刺痒等,以后进入无症状的间歇期,历时数月、数年或十余年后复发,多数患者1年内复发,越发越频,受累关节越来越多,症状持续时间越来越长。 3.慢性痛风石病变期 皮下痛风石和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是长期显著的高尿酸血症,大量单钠尿酸盐晶体沉积于皮下、关节滑膜、软骨、骨质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结果。皮下痛风石发生的典型部位是耳郭,也常见于反复发作的关节周围及鹰嘴、跟腱和髌骨滑囊等部位,临床表现为持续关节肿痛、压痛、畸形及功能障碍。 痛风的患者最最重要的就是饮食,该如何饮食: (过去主张严格限制嘌呤的食物,但同时也限制了蛋白质的入量,长期会营养不良;现在主张仅禁用含嘌呤高的食物,并根据病情决定膳食中嘌呤的含量)1.急性期:严格限制嘌呤在150mg/天以下,可选用含嘌呤很低的食物 含嘌呤很少的食物
2.缓解期:禁用含嘌呤高的食物;限量食用用含嘌呤少量及中等量的食物 含嘌呤高的食物
我是生活小卫士,欢迎关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