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养生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养生?
日常工作生活中,身心的放松非常重要。
国内外众多的研究已经表明.心理调节对心身的健康重要性是非常明显的,可以改变人对疾病的传统错误认识,明显地改变人对疾病的恐惧情绪,提高身体免疫能力,减轻或消除疾病症状,改善体质,延长生命。
养神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神的物质基础
神的表达形式有“神气”、“神明”、“精神”、“神机”等。
中医学认为,神是人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它包括精神意识、知觉、运动等,以精血为物质基础,是血气、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产物,并由心所主宰。
也就是说,人的形体运动受精神意识支配,人的精神状态与形体功能密切相关,在同样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精神意志坚强的人,身心遭受的损害会比意志薄弱者轻得多。
神首先表现在气血方面。
因为气血是化生精神的基础物质,故气血的多少与人的精神状态息息相关,气血充盛则精神旺盛,气血不足则精神萎靡。
《黄帝内经》说: “神者,血气也。”
可见,人体的精神活动正常与否,要以气血的功能活动为前提,若气血化生障碍,运行、输布失调,皆可影响神的活动。
临床上,当心血不足时,可表现为心跳、心慌、健忘、失眠;反过来,若精神过用,又会暗耗气血,导致气虚、血虚,或气血两虚。
另外,神与五脏也是息息相关的。中医认为五脏藏精而化生神。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神、魂、魄、意、志都是属于人的精神活动范畴,但它们分别有赖于五脏所藏的物质基础,即血、气、脉、营、精。
“五脏藏神”在于强调人体内部有承担心理活动的统一系统,神是在全部生理活动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最为高级的机能,即脏器间的整体协同作用,是产生精神活动的先决条件,如果各脏器不能协调和谐,则不可能有正常的神志活动
养神以不伤为本
古代养生家认为“神安则寿延,神去则形散,故不可不谨养也”。
养神以不伤为本,即首先要避免对精神的各种伤害,防止七情过度;其次是心欲常静,这里所说的静不是绝对的不动,静者即静动也,非不动也。精神不用则废,多用则疲,疲则不足;用之则振,振则生,神则足。由于“大用则竭”,所以合理用脑有助于健脑全神。
那么什么消耗我们的阳气最多呢?
是精神。从中医角度讲,人体阳气五种外在表现的神、魂、魄、意、志与人体器官有着紧密的联系。
神属心、魂属肝、魄属肺、意属脾、志属肾,精神上的不调和,也会引发脏器的病变,这种无形的阳气,随时左右着人体的健康。
就我们的形体来说,除去先天带来的疾病。
24岁以前发的病,一般都没有大问题,因为人24岁之前先天的元阳之气很足,人体神经、肌肉、骨骼都处于最佳状态。
24岁以后,人们身上的压力会逐步增多,耗费精神过度,也就是耗费阳气过度,身体呈现出阴盛阳虚的状态。
所以24岁以后的成年人生病,更应该从精神、情志层面去找病因,大部分疾病是精神、情志受到损害造成的。
得神与失神
《黄帝内经》说: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所谓有神、无神,主要表现在精神好坏、意识是否清楚、动作是否协调、反应是否灵敏等方面。
由于“目为五脏六腑之精气所注”“神藏于心,外候在目”,故察眼神的变化是判断有神、无神的重要标志。
若两眼明亮、灵活,鉴识精明,语言清楚,即为得神;相反,目光晦暗、瞳仁呆滞、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则称为失神。
失神者表明身体正气已伤,病情严重,预后不好。用现代科学的话来说,得神即心理健康,失神就是指心里的某种异常和情志不遂。
心理健康、精神好的主要表现
1、情绪稳定、心情愉快。
情绪稳定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心情愉快则表明人的身心活动处于和谐与满意的状态。
2、有良好的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适应是个体为满足生存的需要而与周围环境发生的调节作用,心理健康要求自身和客观现实环境保持和谐的统一,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有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沉着冷静,积极稳妥地加以处理。
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因为社会分工和共生环境而存在着人与人的关系问题,建立良好的与人交往的关系则可以消除孤独感。
4、积极参加劳动锻炼。
劳动可以使人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生活的意义。
黄帝内经里是怎么讲养生的?
如今的养生理念盛行,大众的健康意识提高,很多人都很关注养生这一块,其实在《黄帝内经》中总结了很多这样的知识哦!具体去下所述:
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就总结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简单来说就是尊重规律,饮食有节制,劳逸结合,按时作息。
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还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存之,精神内收,病安从来。要求平时注意避免外邪侵袭,注意调摄精神,避免情志过激,保持真气充盛。
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总结为要求顺应四时阴阳调神养生,做到春使志生,夏使志无怒,秋使志安宁,冬使志藏,如果违背四时阴阳,则内伤相应的脏腑,并可能在下一季节发生疾病。
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总结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四时养生,春养生气,夏养长气,秋养收气,冬养藏气。如今我们发展为冬病夏治,夏病冬养,尤其是三伏贴和三九贴是非常火爆的哦。
总之,《内经》中还有很多养生观点,喜欢就关注我吧,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分享更多的经典中养生观点哦!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养生?
中国人喜欢养生,主要是受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影响,在追求健康和长寿的道路上,选择了与自然一体。像中国的酒文化和茶文化一样,养生也形成了一种文化 。养生除了追求健康与长寿之外,还有一个功能,就是社交媒介。很多人通过养生圈子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也有很多人通过养生圈子促成商业交易。还有很多人通过养生圈子扩大自己的人脉。当然还有很多,就不在这里一 一列举了。这就是中国人喜欢养生的原因
中国人的养生根据,是建立在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中医理论之上的。中医认为天有12时地有12节人有12经脉,所以要天地人同步,才能合天道合地道合人道。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栖,欣赏和享受自然之美,是养生的第一要素,无烦无恼无忧愁与自然融为一体,是养生的第一种。为了生存,我们离不开这个喧嚣的世界,那么我们可以忙里偷闲做一做运动养生,比如散一散步,练一些传统的养生功法,可以消除我们的疲劳,和减缓我们的思想压力。这是第二种养生。还有一种就是膳食养生,膳食养生最主要的就是不要暴饮暴食。最好吃时令的水果蔬菜,中医认为,反季节的水果蔬菜不利于健康 再者就是推拿按摩,从中医的角度可以使经络畅通,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有利于血液循环
这是我对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养生,和有什么理论根据的回答,只是我对中国人为什么喜欢养生和有什么理论根据的回答,各位是否认同?
经络养生对联?
上联:但做好事莫问前程;下联:衣食住行知足常乐。横批:健康长寿
如何养生美容?
科学养生护肤喝水瘦身时间表!女生必看!坚持,说不定就美了
我们的身体24小时每个时间段都是不一样的,根据时间护肤喝水和瘦身,效果更佳哦
护肤和瘦身是需要坚持的,让我们一起养成一个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