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的食用方法和禁忌,西洋参过冬的正确方法?
越冬防寒采用床面援盖防寒是北方地区引种西洋参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各裁培区域的气候特点不同,防寒管理的措施也各具特色。
东北地区,由于冬季气温低变化剧烈,所以更要注意抓好防寒工作。目前,东北大多采用分期覆盖的方式。第一次覆盖在10月上旬。秋季清理床面喷撒硫酸铜或波尔多液进行消毒后,覆盖新稻草或其它防寒物厚度8-10cm,只覆盖床面。第二次夜盖是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覆盖层厚度达到15-20cm,并加宽到床帮及作业道。覆盖物上用土块压好防止被风刮掉,在一些寒冷地区还应该根据气候情况适当加盖防寒土和设置风障。
由子冬季降雪较多,在进行覆盖的同时应将棚架的鹰荫材料撤除。这样有利于床面覆盖防寒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墒情,缓解春季干旱。另外,最近研究证明,雪水中所含重水仅为地下水的1/4,因而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华北地区,由于冬季气温较东北高,所以冬季防寒措施与东北地区有所不同,以怀柔为例,一般在10月中下旬开始进行秋季清园和床面消毒后,覆盖新稻草厚度为8-10cm,包括床帮及作业道。床面适当压土块防止风吹。
家庭养殖西洋参的方法?
种植西洋参时要选择偏酸性的腐殖土壤,且要有好的灌溉资源。
种前先整地耕地,还要喷洒消毒液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之后适量施加基肥。
栽种时可用斜栽法栽培,栽后覆盖土壤来保温保湿。后期注意及时追肥,避开强光。
加盖3厘米厚的锯木屑,以保护参苗安全越冬和防止杂草滋生。
西洋参有什么禁忌?
西洋参是可以调节身体气阴亏虚引起的临床表现症状,使用西洋参的期间是需要观察身体有没有感冒等等临床表现,如果身体在感冒期间是不要使用西洋参避免引起感冒的症状加重,具体的使用禁忌需要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观察使用西洋参进行调节身体是比较好的。
西洋参怎样吃对身体才有好处?
随着朋友们对养生的关注与认识,对于中草药保健也越来越感兴趣,有的为自己,有的为老年人或者朋友赠送,以表达一份心意。但中药都有自己的功效与主治,盲目使用与送人,有时会达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在这里为朋友们谈一下西洋参。
一、先看一下历代医家对西洋参的认识:
《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出:“其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
《本草从新》中指出:“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
以上文献从《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可以看出,西洋参是参类中唯一性寒的中药,像人参性微温,党参、太子参性平。故西洋参适合气虚兼有热证的朋友,若气虚兼有寒证的朋友就不太适合了,会更加寒凉。从 《本草从新》中可以看出西洋参具有补气养阴,清火生津的功效。
二、再谈一下西洋参的渊源:
西洋参始载于《本草从新》,原名为西洋人参,主产于美国、加拿大、法国,我国也有栽培,但主产于国外,古时又称外国为西洋,故有西洋人参之说。
三、谈一下西洋参的药性与功效:
西洋参:甘、微苦、寒,归心、肺、肾经。有补气养阴,清火生津的功效。从性味上来看,甘能补气,寒能清火,适合气虚兼有热证的人。归心、肺、肾、脾经,具有滋补心、肺、肾、脾的功效。
四、再谈一下西洋参具有哪些养生作用,怎么样正确使用?
1 、用于肺气阴两虚证:西洋参养肺阴,清肺火,适用于干咳无痰,口干咽燥,气短乏力,憋喘,或痰中带血,可单品使用,也可以与滋补肺阴,清肺火的中药使用,如麦冬、生地、沙参等。
2、用于心气阴两虚证:西洋参补益心气,兼能养心阴,适用于气阴两虚心慌胸痛,失眠多梦,活动后心慌加重,健忘心烦,可以单品使用,也可以与栀子、生地、麦冬、莲子心等合用治疗心经虚热证。
3、用于肾气阴两虚证:西洋参补肾气,滋肾阴,适用于腰膝酸软、遗精滑精、盗汗、月经量少、耳中蝉鸣。可配伍枸杞子、山茱萸、生地等。
4、用于脾气阴两虚证:西洋参健脾补气,滋补脾阴,适用于不思饮食,口渴咽干,倦怠乏力,脘腹胀满。可配伍石斛、谷芽、六曲等。
5、消渴病(相当于糖尿病):西洋参滋阴,适用于消渴病口干咽燥等症。
6、热病口渴:西洋参生津清热止渴,用于热病(高热、或内火旺盛)后期,气阴两伤,如身热汗多,口渴心烦,体倦乏力等。
7、用于气阴两脱证:适用于因大汗、大泻、大失血、耗伤元气阴津,出现神疲乏力,气短声低,心烦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结等。
五、用法用量:本品比较贵重,一般另煎兑服,三至十克。也可以单品泡茶饮。
六、最后谈一下西洋参禁忌症:脾胃虚寒、或者脾虚有湿,或者气郁化火(生气后出现肝火)者均忌服。
以上为朋友们浅谈西洋参,对于养生问题,要根据自己实实在在的情况再使用西洋参,切勿人云亦云,盲目使用。中医上讲“有其证用其药,无证别用药”,希望能帮助到朋友们!(温馨提示:文中方药仅供学习与交流,切勿自行抓药,责任自负,若喜欢中医科普与养生,请关注此号,欢迎转发帮助更多的朋友!)
西洋参和黄芪都补气?
这个我们中医学老师给我们说过,她是自我调理的好手。对她的影响就是手捧一个泡着几片西洋参的保温杯,还有她那自己不说自己马上六十岁了,我们都以为她才四十来岁的外表,中等的身高她,上课时候发出雄厚的声音,感觉总有连绵不绝的精气神一般的神韵,搞得我们课堂上都不好意思无精打采。
好的中医老师并不会与你多说中医如何好,她自己就是中医学习最大的受益者,她只要自己站在那里说自己是搞中医的,你就能联想到原来学习中医人是这样的,情不自禁的就想要跟她学习中医。很明显我们这位中医老师就是这样的人。说到这里你或许和我有一样的疑惑,她的精气神是不是因为经常泡西洋参呀?开始我们都以为如此,但是偶然的一天我们发现她的杯中并非一直都是西洋参,也会有黄芪。这个疑惑在后来的学习中也被她解了惑。今天我就给你以我的理解来转述一番,对你区别西洋参和黄芪的使用想必也是很有意义的。
为什么老师要泡西洋参喝?不是黄芪?要说补气,黄芪肯定更胜一筹的,毕竟黄芪被李时珍称为“补气之长”,可是为什么我们老师经常以西洋参泡水呢?这就要从补气特点来说了,这西洋参的补气效果并不差,只是它来得柔和,而我们正常人也都并非都要大补气的,所表现的气不足也都只是因为日常的工作消耗所以觉得疲劳,无力而已。
比如老师们费气的就是上课时候要大声说话,而自己本身没有问题,气是很足的,而需要补充的就是消耗的气而已。虽然消耗的气是可以通过休息来恢复的,只是想要不消耗的太过,一直能够有充足的精气神,西洋参当是首选。
不仅补气,说话多了容易口干舌燥,要保持嘴巴湿润其实我们需要一些滋阴、生津的,西洋参刚好也有这样的益处,西洋参本就是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这对老师或者平时说话多,疲劳的人来说西洋参更为贴合需要。
什么时候选择黄芪呢?再来说说黄芪,有时候老师也会泡黄芪喝,一般是在季节交替的时候,或者是冬天的时候她就会泡黄芪,或者在西洋参中加上一些黄芪,这有什么好处呢?
黄芪可能更适合因身体疾病而导致的气血不足,比如脾虚的出现,容易让人的身体出现疲劳,脸色发黄以及大便糖稀的现象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会导致身体免疫力出现降低的情况,从而更容易出现身体虚弱的情况,如果自个儿的身体也有这样的情况出现,那么,黄芪对你的作用或许会更好使。
而我们也知道黄芪还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在季节交替的时候比较容易感冒,泡一些黄芪来补气,让护卫身体的卫气,而提高抵抗力,这样就不容易感冒了。所以在季节交替,或者是天气寒冷的冬天老师就会加入黄芪来泡水喝。
黄芪的主要功效则是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而在运用上更多的用于脾气虚,肺气虚,气虚自汗,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
再次简单来总结两者的用处,西洋参更多的作用就是日常疲劳、补气,而黄芪更多是帮助气虚所致的各种问题进行调理改善以及预防的!
西洋参和黄芪各自的禁忌是药三分毒,就算是补药那也不是越多越好,身体健康那也不要徒增麻烦吃这喝那个的,特别是对自己体质和药理不清不楚的人。
就西洋参来说:
首先,需要注意是一些人吃了后可能会出现体温下降,腹泻,食欲不振和一些过敏性的反应,四肢发痒,水泡等异常反应,这时候应该立即停用,马上到医院进行处理。其次,西洋参属凉性,补气养阴,如果有咳嗽有痰,水肿者服用后有加重可能。寒性体质者更应该避免食用西洋参,以免出现呕吐、腹泻等情况。再来聊一聊黄芪:
黄芪适合气虚脾湿的人,就是那些看起来就是身体虚胖,肌肉松弛,挺着个大肚子的人,相反若是身体瘦而结实的人就不宜吃黄芪了。
从季节来说,普通人春天不宜吃黄芪。为什么感冒不能喝黄芪粥呢?因为黄芪是固表的,它帮助身体关闭大门,不让外邪入侵,可是当身体已经感受外邪的时候,就会变成闭门留寇,把病邪关在体内,无从宣泄了。同理,春天是生发的季节,人体需要宣发,吃黄芪就不太适宜了。
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因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
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热毒炽盛的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所以,对于中药的运用来说我们需要搞清楚中药药性,药物我们体质是否相符,如此才能清楚用这个药对我们是否有好处,每个人的体质身体情况是千差万别,这也是中医常说的同病不同方,根据体质可能需要不同的药物搭配来进行调理,若是身体无碍也不要寻思着拿药胡乱来吃。
总结关于西洋参和黄芪都是不错的补气药,简单总结就是如果平时觉得劳累疲惫,说话多的人,嘴巴干的人可以尝试泡一些西洋参来喝效果不错。若是有气虚脾湿的问题则建议用黄芪,最好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身体体质搭配其它药物来帮助改善。
感谢您的阅读,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如果觉得不错的话请给我点个赞再分享出去,要是还能给我个关注的话,我认为一定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