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能长年泡水喝吗,黄芪泡水喝会上火吗?
如果服用时间长是会引起上火的,但是也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出现的情况也不同,如果本身就有气虚,脾气虚或者是肺气虚的人,长期的用黄芪来泡水也不会引起上火或者是少量的食用,如果本身属于上火体质的人,服用黄芪是会引起上火的。
总是出虚汗平时可以用黄芪泡水喝吗?
气虚是指人体三气,即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本身所具有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与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脏腑的某些功能减退和衰弱,以致出现身体虚弱、冒虚汗、疲乏无力等症状。
黄芪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升举清阳之功。若气虚甚者,配人参、白术以增强补气功效。但是若只服用一味单品是很能起到效果的,下面给你介绍一些搭配方法,可起到更好的效果!
三味补气茶党参5g,黄芪5g,玫瑰花5~7朵,有气无力是气虚的主要症状之一,调理应遵循补气的原则。党参、黄芪都是补气的佳品,如再加上些玫瑰花,还能起到活血行气的效果。三味材料一起泡茶饮用对气虚的女性大有裨益。
桑芪灵芝汤干桑葚10g,黄芪5g,灵芝5g,
桑椹味甘,性寒,可以起到除热的功效,属于凉血补血益阴之药。常食桑椹可以滋阴补气、养五脏、生津血,同时起到缓解消渴及降低血糖的作用。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二经,有益气固表之功效,是常见的补气药材。灵芝可以通关节、养心神、益精髓、强筋健骨、调养气色,长期服用可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参芪粥人参6g,黄芪10g,大米200g,
人参和黄芪都是著名的补气之药,二者联合使用,不但可以补益气血,还能滋养脏腑。
因此,气血不足、五脏亏损、身体瘦弱的女性朋友可以常用它们来煮粥食用。
希望对你们有帮助,感谢阅读!
东北一对55岁中年夫妻?
这是一个深奥的判断猜想提问?不知是考核智力水平?还是测验想象能力?
坊间听说过:西北有一对55岁夫妻每天坚持爬山越野跑,后来他们身体如何?人们也曾这样议论过。
有说:两人身体健康,面色红润身轻如燕,健步如飞。
也有说:曾获得马拉松长跑冠军。
但也有人说:两人因终年过度劳累,造成身体不堪重负,卧床不起,瘫痪在床。
也有人说:常年登山,越野,膝盖滑膜严重受损,现在行走只能拄拐,或坐轮椅。
究竟常年锻炼是有益健康?还是损坏健康。
专家说:生命在于运动?
吃瓜者说:龟与蟒蛇等长寿动物,就是因为大部门时间保持静止状态。
专家说:吃饭七分饱,菜肴要清淡,油肉要少吃,体型要消瘦。
吃瓜者说:饱食终日,心中无忧,油水要打足,体魄更健壮,养尊处优,颐养天年。
由此可得出:常喝黄芪水,可能身体健康,益寿延年,也可能病魔缠身,苟且在人间。
世事难料,平安就好。
北芪泡水喝有什么功效?
北芪即黄芪,因盛产于我国北方,故又名北芪,被誉为“补气补脾诸药之最”。黄芪为补药之长,而其功效又因各种不同的配伍情况而有不同的发挥;故黄芪常需与其他药物配伍相使使用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一、黄芪的功效黄芪甘,微温,归肺、脾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
二、黄芪的治疗机理与禁忌黄芪泡水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中医治病、调理讲究的是一个扶正祛邪的道理,通过调动人体的自身正气(免疫功能)来达到祛除邪气(祛病)的目的,一旦人体的阴阳达到平衡,就不主张在使用了,中药重在灵活应用,合理配伍。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方用药,没有一个方是一成不变的。
用黄芪也必须要有其适应症。如果有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气虚多汗的患者可以用黄芪泡水饮用;但是对热性和体格壮实的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补药都属温性,若服药之后出现上火,口腔溃烂说明补之太过,应当停服。
三、中医大家怎么说?全国著名中医大师黄煌教授指出:凡适用黄芪者,其人多面色黄白或黄红隐隐,或黄暗,都缺乏光泽。浮肿貌,目无精彩。肌肉松软,腹壁软弱无力,犹如棉花枕头,按之无抵抗感以及痛胀感。称之为“黄芪腹”。平时易于出汗,畏风,遇风冷易于过敏,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易于浮肿,特别是下肢肿,手足易麻木。舌质淡胖,舌苔润。
四、黄芪应如何配伍应用?1、黄芪与牡蛎——敛阴止汗黄芪甘温补中,升阳补气,实腠理止汗出;牡蛎长于益阴潜阳,收涩止汗。二药伍用,益气敛阴、固表止汗的力量增强。
2、黄芪与山药——补脾胃益肺气
黄芪甘温,补气升阳,利水消肿,而偏于补脾阳;山药甘平,补脾养肺,养阴生津,益肾固精,而侧重于补脾阴。二药伍用,一阳一阴,阴阳相合,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收健睥胃、促运化,敛脾精、止漏浊,消除尿糖之功。
3、党参与黄芪——补一身之正气
党参补中气,长止泻;黄芪固卫气,擅长敛汗。党参偏于阴而补中,黄芪偏于阳而实表。二药相合,一里一表,一阴一阳,相互为用,其功益彰,共奏扶正补气之功。
4、黄芪与防风——固表止汗
黄芪甘温补气固表扶正,防风辛散祛风解表驱邪。二药参合,散中寓补,补中兼疏,动静结合,相辅相成,固表止汗。著名方剂玉屏风散即是由这两位药组成。
5、黄芪与当归——益气活血
黄芪用量倍于当归(黄芪与当归用量5:1);黄芪大补肺脾之气,以滋生化之源;当归养血合营。气行则血行,黄芪与当归配伍可以使当归有了活性,使气血可以运营到各部,益气活血。
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黄芪配伍更是灵活多变,不能一言蔽之,仅列以上几种以供参考,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提问,共同探讨。
注: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长期喝用黄芪冲泡的水好吗?
长期喝用黄芪冲泡的水好吗?会不会导致血压升高?
这可谓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就我个人而言,是很不赞同私自乱用中药的。如果是药食同源之品(如山楂,大枣等)也就罢了,而对于黄芪这样药性很偏,作用很强的纯中药就要格外注意了。
《中药专业知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就已经清晰写明“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疮痈毒盛者都不能服黄芪”。仅这浓缩的二十个“黄芪禁忌”字就涵盖了中医很大部分病症。这也相当于告诉我们,大部分情况是不能乱用黄芪的。基于这些,要想知道黄芪水能否长期喝,我们首先得明确自身体质与病情是否适合用黄芪。如果是本不该沾黄芪边的体质,却偏要喝点黄芪,那样别说长期喝了,就是偶尔喝点,身体也会起来抗议啊。正所谓你若无视黄芪的偏性,它就会还你威力。
比如1:有这样一个病例:小李25岁,家在东北,是个健硕阳光的大男孩儿,平日的身体素质很好,可由于北方冬季室内供暖温度可达三十度,而室外温度却在零度以下,这样,室内外温差导致小李得了感冒,浑身无力。可他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好,不用专门买药,随便翻开家里药箱,看到有黄芪,又听说黄芪能提气力,于是,就拿黄芪当感冒药来喝了。这一喝不要紧,小李的感冒症状明显出现加重趋势,原本是轻微恶寒乏力,可很快便出现了似火烧身,头疼欲裂,大便干结的症状。以至于到达不得不上医院的程度。经过医生对用药史的询问,小李才明白,因为黄芪是补虚药,而感冒是实邪侵犯人体,这样身体便出现虚实“搏斗”,导致实邪在体内逗留,不往外走而使症状加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关门留寇”。
再比如2:有这样一个病例:王女士,48岁,因老公出轨,经常生气,而落下个生气就胃脘胀痛的病根。有一次,王女士这“胃痛”的老毛病又犯了,她姐姐听说后,从家里拿来黄芪,用热水泡好后给王女士喝下,并叮嘱她黄芪能补气,要按时服用。就这样,王女士接连服用了几天黄芪水,不但“胃痛”没好转,而且发作越来越频繁了,并且一次比一次严重。以至于痛得让她一度怀疑自己是得了癌症而跑去医院做检查。结果,医生告诉她,由于她原本由生气导致了肝郁,而肝郁意味着肝调畅气机的功能失调而使气壅滞在了中焦,这时她再吃补气力强的黄芪,以至于原本就被气塞满的中焦变得“交通更加拥堵”,因此,人就产生了胃脘胀痛难忍的感觉。
再比如3:有这样一个病例:郭女士,32岁,得肺结核已经半年了。通常,结核病会有低热易乏力的症状。郭女士正在被这些症状所困扰时,有朋友告诉她喝黄芪水可以补气提力。于是,郭女士就照搬了朋友的建议。结果不用我说,估计大家也能猜得到。黄芪是热性,能助火伤阴,而郭女士的结核病恰属阴虚内热症。这样一来,郭女士吃黄芪对于她的病情明显是“火上浇油”。
综合以上病例,铁的事实告诉我们,黄芪的使用禁忌很多。当然了,即使我们明确了它的禁忌后,在适宜体质病情的前提下使用,也依然不可以长期服用,因为黄芪有甘温升补的特点,常用益助火伤阴,破坏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这时,有朋友可能会说了,“照你这么说,黄芪就无用武之地了吗,可坊间对它的热捧又做何解释呢”?黄芪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补气要药,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他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的多重功效。不过,这些作用的发挥还有赖于用黄芪之人的操纵。只有在懂药理药性的人手里,黄芪才能服帖地发挥我们想要的作用。它就如同动物园里一只凶猛的野兽,只有在驯兽员的手下,才能驯服地表演,而在游客的面前,却会张牙舞爪一样。懂药之人,会根据病情所需,灵活运用中药的配伍原则,借助药物间的相杀相畏规律,来克掉药物的反作用,促发药物的正作用,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至于黄芪会不会升高血压,这个问题我肯定地回答:黄芪是不会升血压的。相反,《中药专业知识》书中记载:黄芪的药理作用有强心,扩张外周血管、冠状血管及肾血管、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凝集以及降血压等作用。理论上虽然如此,但,我依然不建议大家把降血压的期望过多地寄托在黄芪身上。因为,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是黄芪甲苷,且起降压作用的成分也是它。而根据《中国药典》记载,黄芪中黄芪甲苷的含量仅限于0.04%,这样看来,黄芪的降压作用微乎其微,更何况高血压是医学难题,若单靠黄芪来达到降压目的,恐怕是希望渺茫!
关注执业药师“药文汇”,分享客观严谨的医药健康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