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味胶囊副作用太大,关节炎是不是没办法根治?
关节炎可以说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目前我国就有1亿多的关节炎患者。关节炎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疾病,它泛指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疾病,可分为数十种。
临床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及关节畸形。当然关节炎并不至死,最严重的患者为关节残疾,然而仅仅是日常的关节疼痛,就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工作了。
人们常常将关节炎当成老年病。的确,关节炎与人体衰老密切相关,中老年是关节炎的高发人群。但除此之外,其他年龄段的人也有可能患上关节炎,尤其是那些喜欢运动的年轻人。所以对于这个疾病,要做到早了解、早预防、早治疗。
那么,一起了解下常见的那几种关节炎吧!常见关节炎—:骨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关节疾病,其发病率很高,主要病理改变体现在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以膝关节最为常见。由于膝关节的表层软骨破损、脱落,导致软骨下骨质在膝关节活动时相互接触、摩擦,刺激软骨下骨内部的神经末梢引发炎症,引起膝关节疼痛,膝关节内部滑膜增生导致关节肿胀。活动时的疼痛、肿胀使患者不得不减少膝关节活动量,而活动量的减少更加容易导致膝关节僵直,就像汽车轴承“生锈”一样。
除了膝关节,手关节、髋关节、脊柱、足都可能产生关节炎。
人从20多岁起,软骨可能就处于退行性变当中,这是无法避免的,所以目前也尚未能完全预防骨性关节炎,但是通过一些措施,却可以减少或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例如减轻体重、尽量不穿高跟鞋,保护关节不要受到损伤,不要频繁进行登高运动,及时治疗修补半月板的损伤,及时治疗关节病变。
当日常生活中出现了骨性关节炎的警示症状:
1. 疼痛。关节局部疼痛和压痛,早期一般较轻,休息时好转,运动后加重,病情发展后会出现持续性疼痛。
2. 关节肿胀。早期为关节周围局限性肿胀,后期慢慢扩散。
3. 晨僵。早晨起床时关节僵硬,活动后可缓解。
4. 关节摩擦声。主要出现在膝关节的骨关节炎。
如果关节处出现以上任何症状,并且持续2周以上,尽早就医确认,尽早治疗。
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目的在于缓解疼痛、阻止和缓解疾病的发展。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使用热疗、水疗、针灸、按摩、牵引等物理治疗,同时避免关节过度负荷,可用手杖等协助活动,肥胖者应减轻体重,也可以加强关节周围的力量性锻炼,减轻关节疼痛。
对于症状较重者,可增加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种常见的骨性关节炎治疗药物,可减轻疼痛和肿胀,改善关节活动。局部可进行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糖皮质激素可缓解疼痛,效果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对于严重的骨关节炎患者,则需要尽早进行外科手术。
常见关节炎二:肩周炎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发病年龄大多40岁以上,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且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早期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呈阵发性疼痛,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以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昼轻夜重,肩关节向各个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严重时穿衣、脱衣、梳头、摸背甚至刷牙洗脸都会变得非常困难。
肩周炎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1. 肩周炎刚刚发病,疼痛明显,治疗上以药物治疗为主,非甾体类消炎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然后辅以理疗、热敷和爬墙锻炼,日常注意保暖,会使得肩周炎有明显的好转。
2. 肩周炎病情发展,疼痛伴随着关节功能的受限。这期间的患者可在关节内注射类固醇药物,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封闭,好转后进行康复锻炼,减轻疼痛、逐步恢复功能。
3. 肩周炎持续发展,疼痛加剧,功能越来越受限,药物治疗与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如果关节还不是很僵硬,可尝试做麻醉手法松解,但如果关节很僵硬,则需要做关节镜手术来治疗。
常见关节炎三: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结缔组织炎症。可反复发作并累及心脏。临床以关节和肌肉游走性酸楚、疼痛为特征。
风湿性关节炎有两个特点:一是关节红、肿、热、痛明显,不能活动,发病部位常常是膝、髋、踝等下肢大关节,其次是肩、肘、腕关节,手足的小关节少见;二是疼痛游走不定,一段时间是这个关节发作,一段时间是那个关节不适,但疼痛持续时间不长,几天就可消退。
风湿性关节炎与遗传、感染、环境、免疫有着复杂关系,临床尚无法彻底根治。它的治疗靠早期诊断和尽早的合理、联合用药来控制病情、维持关节功能。非淄体抗炎药因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迅速产生抗炎止痛作用,对解除疼痛有较好效果,但不能改变疾病的病程。临床上常用的有盐酸氨基葡萄糖颗粒、美洛昔康片、布洛芬、双氯酚酸、吲哚美辛等。
在日常生活中,想预防或减轻风湿性关节炎,则需要:
1. 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2. 防治受寒、淋雨、受潮,关节处注意保暖。
3. 注意劳逸结合,起居、饮食有规律,活动与休息都要适度。
4. 保持心情舒畅。过度的压抑、悲伤等都会诱发风湿性关节炎,对于患者而言,情绪的波动也往往会加重病情。
5. 积极治疗感染病灶。感染是风湿性关节炎病情加重或症状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如龋齿、齿槽溢脓、扁桃腺炎、副鼻窦炎、慢性中耳炎等都是重要的感染源,必须及时根治。
常见关节炎四: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特点是外周关节的非特异性、对称性炎症。受累关节内滑膜增生肥厚,呈慢性炎症改变,局部形成血管翳,关节软骨、软骨下骨、韧带和肌腱、关节囊等均会受到侵蚀性破坏,最终将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部分患者还会伴随不同程度的全身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在各年龄中皆可发病,高峰年龄在30~50岁左右,一般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类风湿关节炎无有效的预防方法,重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病情,改善关节功能和预后。应强调早期治疗、联合用药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
一般治疗:强调患者教育及整体和规范治疗的理念。教育患者适当的休息、理疗、体疗、外用药、正确的关节活动和肌肉锻炼。
药物治疗:非甾类抗炎药是临床常用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对缓解患者的关节肿痛,改善全身症状有重要作用。改善病情抗风湿药较非甾类抗炎药发挥作用慢,可延缓或控制病情的进展。生物制剂是目前积极有效控制炎症的主要药物。
外科手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经过积极内科正规治疗,病情仍不能控制,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用的手术主要有滑膜切除术、人工关节置换术、关节融合术以及软组织修复术。但手术并不能根治类风湿关节炎,故术后仍需药物治疗。
专家观点
其实关节炎大多是因外界原因造成的,如环境过分潮湿,或者是过度的运动等。所以,患者要注意周围环境,尽量保持住宅环境干净、凉爽;
在运动的时候注意量的把握,根据身体状况,循序渐进,如果感到累了就停下来歇一歇,不必刻意追求大运动量,既让身体得到有效锻炼还不会造成关节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癌症的痛让人连死的力气都没有?
我国年均肿瘤发病人数约180万-200万,约有25-30%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晚期肿瘤患者出现疼痛症状者更高达70%~80%,其中30%的患者临终前有严重的疼痛没有得到有效缓解。这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疼痛往往会导致患者痛不欲生,严重影响睡眠、饮食及心情,丧失对治疗的信心,直接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生活质量差,从而又加重了癌症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癌症疼痛按评分量表(0-10分)分为三个不同程度,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为重度疼痛。那么该如何缓解癌症病人的疼痛:
1. 使用止痛药物:根据癌痛指南的三阶梯止痛原则,常用的药物包括一阶梯的解热镇痛药物,如散利痛,西乐葆、英太青等;二阶梯药物包括曲马多、可待因等;三阶梯药物包括吗啡、羟考酮、芬太尼等。原则是口服药物为主,按时给药,个体化确定阿片类药物的起始剂量、给药频率,并进行滴定,以在镇痛和不良反应之间获得平衡。
2. 镇痛泵止痛: 患者自控镇痛泵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使用,可以通过静脉或者皮下给药,能够达到24小时平稳镇痛,当出现爆发痛时,患者自控镇痛技术可以允许患者自行推注阿片类药物(该装置的推注剂量通过医师设定的参数来控制)。
3. 局部放疗: 对于单个病灶、局部骨转移或者淋巴结转移引起的疼痛,可选择放疗缓解疼痛。对于可能要出现脊髓压迫的患者,仅给予阿片类药物是不够的,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局部放疗,疼痛能得到一定的控制。
4.介入治疗:介入治疗的主要适应证为很可能通过神经阻滞缓解疼痛、无法耐受镇痛药物不良反应,或者疼痛控制不佳的患者。如腹腔神经丛阻滞缓解胰腺/上腹部疼痛、上腹下神经丛阻滞缓解下腹部疼痛、肋间神经阻滞或外周神经阻滞等。局部病灶的射频消融也属于介入镇痛范畴。
4. 镇痛药的局部输注:通过硬膜外、鞘内给予镇痛药物,在一些三级医院镇痛科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镇痛。该方法可使镇痛药物与脑内受体的结合降至最低,从而可能避免全身给药的不良反应。对于无法耐受阿片类药物导致的过度镇静、精神混乱和/或疼痛未充分控制的患者,应考虑鞘内给药。
5. 抗肿瘤治疗:对于体质较好,对化疗药物敏感,能耐受化疗的病人,可以考虑使用化疗期望缩小肿瘤,从根本上去除疼痛的原因。
6. 辅助镇痛药的使用:辅助治疗骨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内脏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全身给药量,对于阿片类药物耐药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尤为重要。对乙酰氨基酚、三环类抗抑郁药、抗惊厥药(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双膦酸盐类药和激素是最常使用的辅助镇痛药。
7. 其他方式 物理方式(例如,按摩、理疗)和认知方式(例如,催眠、放松)等非药物专科治疗方法与药物干预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