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症状,有的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烂脚趾?
糖尿病患者烂脚指头,其实是一种并发症,叫作糖尿病足。虽然烂脚指头听起来很平常,其实这是一种很严重的并发症,不仅治疗费用高,严重的可能导致截肢甚至死亡。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全国三甲医院里面,糖尿病导致的截肢占所有截肢的27.3%。对于糖尿病足来说,预防比只能更加重要。那么,糖尿病患者,该如何去预防这种严重的并发症呢?
糖尿病足,就是糖尿病患者,脚上受伤后不容易愈合,不愈合伤口就容易感染,导致进一步的加重。
人的脚处于身体的末端,本身血液供应就比较少。举个例子,比如脸上缝合的伤口,一般4-5天能愈合,腹部的要一周左右。如果放在脚上,差不多要2星期才能愈合。正常情况下,脚上的伤口就不容易愈合。而糖尿病病人,血糖升高,全身就像泡在糖水里面,会产生各种并发症。比如大血管并发症(血管产生斑块,比如冠心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等)、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伤口的愈合,需要丰富的血液供应,也要有神经提供营养。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自然伤口不容易愈合。长时间的不愈合,自然容易感染。如何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糖尿病足虽然治疗比较困难,但是预防则是比较有效的,研究表明,可以降低50%的截肢率。预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控制好血糖
控制好血糖是最根本的预防措施。血糖控制好了,可能延迟并发症,甚至不发生并发症。如何控制好血糖,主要做好5个方面的内容。在这里简单地介绍一下,感兴趣的可以查看我既往发表的文章。得了糖尿病怎么办?医患携手,做好以下五点,才能控制好血糖
1、糖尿病相关知识宣教
主要是医护人员给患者普及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比如药怎么吃,自己在家里药怎么做等等。作为患者,要认真的听,心里有疑问的,要及时的提出。2、做好定期的监测
就是定期的检测血糖,看近期血糖控制得怎么样。首先是毛细血管血糖,就是自己买一个简易的血糖仪,在家里扎手指头测量。刚开始治疗的时候,测量得要频繁些,每天要测量4-7次,并且记录下来,方便医生调整药物。其次是每3个月测量一次的糖化血红蛋白。这个指标可以反应近3个月血糖控制总体情况。3、饮食干预
糖尿病跟吃有很大的关系,每天吃多少,吃什么东西都很有讲究。感兴趣的可以点击蓝色字体,查看我既往文章: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重要环节,如何设计食谱,才能吃的健康?4、糖尿病患者运动
规律的运动有利于控制血糖,研究表明,规律运动8周以上,可以将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降低0.66%,坚持运动12-14年,可以使糖尿病的病死率降低。5、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糖尿病药物治疗方案,主要听从医生的遗嘱,患者要做的是严格的遵医嘱服药。二、提前识别糖尿病足危险因素
有些人存在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这些人是比较容易得糖尿病足的,要尤其的小心。比如:1)以前脚上得过溃疡的;2)糖尿病神经病变,比如足部麻木,感觉、触觉或者痛觉减退或者消失。3)周围血管病变,比如脚容易发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和皮下组织萎缩。5)脚存在严重的畸形。医生检查患者的脚
三、具体预防糖尿病足的措施
1、定期洗脚,洗脚后用干布擦干,尤其是脚趾缝之间。
2、每天检查双脚,特别是脚趾缝之间,看有没有破损。有破损要及时消毒处理。
3、洗脚水稳定不能太高,最好低于37℃。温度高,导致脚上的细胞新陈代谢加快,但是糖尿病病人,由于血管的病变,脚上的血供是不足的。这样容易造成细胞的损伤。
4、不要用热水袋、电热器等物品直接保暖足部,可能造成烫伤。
5、避免赤脚走路,容易造成脚受伤
6、脚上长了鸡眼或者老茧的,不要自己处理,容易感染。
7、穿鞋前检查鞋里面有没有异物或者异常,比如掉进了小石子,不知道的话,就容易造成脚受伤。
8、鞋子或者袜子不要太紧。
9、每天勤换袜子,这样不容易感染。
10、剪指甲的时候要小心,不要剪到肉。
以上10点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不要让自己的脚受伤。
穿合脚的鞋子
总结:糖尿病患者,容易烂脚,也就是容易得糖尿病足。这是比较麻烦的,也是挺严重的疾病,治疗上也比较难。因此,预防糖尿病足就显得很重要。主要措施是控制好血糖,另外,就是尽量不要让自己的脚受伤。受伤了也要及时地消毒或者去医院处理。腿麻木有什么征兆?
腿麻木有什么征兆?
腿麻木可能是腰椎疾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的征兆。
1.腰椎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等疾病导致腰椎局部结构异常,腰部神经根受压,引起神经支配的区域出现异常,可以表现为腰痛,腿部或足部麻木、疼痛、活动障碍等。
2.下肢血管病变:下肢动脉或静脉血栓、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会导致下肢组织供血、供氧不足,出现腿或足部麻木、疼痛、活动障碍,下肢皮肤发凉、变色等表现。
3.糖尿病足:糖尿病后期足部神经和血管出现病变,表现为腿或足部麻木、感觉异常、皮肤干燥或发凉、溃疡并易发生感染等。
出现腿麻木,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由医生判断原因,不要自行判断,耽误治疗。
本内容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 骨科 副主任医师 李连华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糖尿病患者一定不能喝酒吗?
糖尿病是我国第一大代谢性疾病。诊断糖尿病以后,在给予药物降糖的同时,还应改变生活方式,才能有效控制血糖。那么,糖尿病患者能饮酒吗?如何饮酒更健康?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在改变生活方式上,限酒与控制饮食同等重要,严格意义上来说,糖尿病应该禁酒。部分糖尿病患者可能会持反对意见,不是说饮酒可降低血糖吗?不错,饮酒在短时间内确实可降低血糖,但乙醇属于高热量食物,进入人体后与主食一样,会成为能量供应的重要来源,而且乙醇提供的热量远高于米、面、蔬菜、水果等食物所提供的热量,属于高热量食物,长期大量饮酒有悖于糖尿病“限制高热量食物摄入”的治疗原则,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经常饮酒的朋友或许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大量饮酒后,次日的食欲会显著下降,这是因为乙醇替代了粮食为人体供能,由此可知,乙醇提供的热量几乎可以替代我们的主食。其次,已经给予药物降糖的患者,不宜长期大量饮酒,尤其是空腹饮酒,因为乙醇会协同药物降血糖,增加低血糖风险,同时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二甲双胍的乳酸酸中毒,虽然发生率低,但一旦发生,致命率却相当高。
当然,我们提倡糖尿病患者禁酒,但对于戒酒困难的患者,严格限酒可降低乙醇对血糖的影响。限酒时不仅需要限制饮酒量,还应控制饮酒方式。男性每日乙醇摄入量应低于25g,女性应低于15g,15g乙醇相当于45ml白酒、150ml葡萄酒、350ml啤酒,每周饮酒次数不超过2次;忌空腹大量饮酒,宜进食后小口酌饮,忌狂饮、混合饮用不同的酒类。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乙醇可替代主食供能,故每日饮酒量应计入每日饮食总热量,饮酒的同时,适当减少米、面、薯类等主食的摄入,减少对血糖的影响。
综上,建议糖尿病患者禁酒,戒酒困难的患者,应限制饮酒,男性每日乙醇摄入量应低于25g,女性应低于15g,每周饮酒不超过2次;忌空腹大量饮酒,忌狂饮、混合饮用不同的酒类;饮酒当日应适当减少主食的摄入,控制总热量,减少对血糖的影响。感谢大家的阅读!
医学莘期待大家的关注,呈上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糖尿病脚上会有哪些变化?
我是小鋆医生,很高兴为您解答问题!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而导致的足部疾病。我们都知道糖尿病足为糖尿病后期并发症的产生,但糖尿病足也是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基础上产生的病变,主要变化见下方。
1.足部畸形:多由于糖尿病神经病变引起,长期姿势与协调的偏差导致足部畸形,有些患者因此会产生老茧,局部皮肤扁平角质增生。
2.足部溃疡:一为自主神经病变,同时血流调节改变产生足部溃疡,二为血管病变导致局部缺血,受到感染后形成足部溃疡。
3.出汗减少:同样为自主神经病变,足部出汗减少进而导致皮肤干燥,容易经外伤出现伤口,形成溃疡。
4.皮肤感觉过敏、蚁行感:为皮肤神经病变导致的感受器异常,多表现为莫名的疼痛、明明没有东西在脚上却感觉有东西在脚上,有患者感觉为蚂蚁爬过的感觉。
5.感染:由于血液高糖状态,皮肤更容易因外伤引起感染,轻者伴有骨组织改变或脓肿,严重者可能导致坏疽、截肢。
那么如何预防糖尿病足呢?
定期检查足部,包括摸足背动脉、检查是否有鸡眼、跖疣、伤口等情况的发生。对于已经有糖尿病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症状产生的患者要注意护理足部,例如每日洗脚(温度不宜过高),洗完后将趾缝擦干,保持足部干爽清洁;皮肤过于干燥的可以使用润肤露;勤洗脚、换袜子、修指甲;有鸡眼、跖疣的要去医院处理,脚受伤了要清创换药,预防感染;鞋子要穿适合自己脚大小的鞋,畸形严重的患者可以使用矫形鞋垫。总结:糖尿病足为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只要控制好血糖,就能延缓和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定期检查足部有无溃疡的产生,对于伤口要进行清创、敷料换药,防治伤口感染诱发坏疽、截肢。
我是坚持健康科普的小鋆医生,码字不易,如果能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点个关注、点个赞吧,谢谢!
糖尿病初期都有哪些症状?
糖尿病初期有哪些症状?是在自我“诊断”吗?
如果你体重超标、腹部脂肪凸起,同时中午吃完主食后特别犯困,平时还喜欢吃甜食,那么不要盲目猜测了,赶紧去医院检查一下,例如做个大生化,看看空腹血糖值。
一旦血糖值超过了5.5mmol/L,虽然这个结果不是很好,但从预防2型糖尿病的角度来看,确是所剩不多的逆转时机。千万不等到已是糖尿病,才想到如何改善和控制血糖。事实上,已经为时已晚。
通常,空腹血糖值介于6.1-7.0 mmol/L才被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然而当空腹血糖值超过5.5 mmol/L时,还伴有身材偏胖,腹部脂肪较多,嗜糖、食后犯困等等所有迹象,已经预示着你的血糖已经失去平衡,代谢系统已经紊乱了。
这个时候,如果找到引起血糖不稳、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并积极去改善,是可以完全逆转糖尿病前期的。
饮食方面:减少加工食品(蛋糕、饼干、面包)、精细主食(白米饭、馒头、粥等)、液体饮料(碳水饮料、奶茶、果汁),干果类也需要尽量避开。选择非淀粉类蔬菜,有机肉类、蛋类、坚果、低糖水果、全谷物、橄榄油等等。适当多吃富含矿物质铬、镁的食物,比如西蓝花、坚果等。
运动方面:抗阻运动有助于恢复胰岛素的敏感性,逆转糖尿病前期。
睡眠方面:不要晚睡,跟着昼夜节律睡觉。睡眠时,瘦素的敏感性将得到恢复,可以起到抑制食欲的作用,同时瘦素敏感性提高,有利于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身体降糖效果更好。
压力方面:压力来袭时,身体会释放皮质醇对抗压力,但皮质醇会刺激血糖的上升,扰乱血糖平衡,虽然压力很难避免,但也希望通过瑜伽、冥想、听音乐等辅助手段缓解压力带来的影响。
一定要把关注点落到,糖尿病前期的症状是什么。所谓的糖尿病前期,是指发展成2型糖尿病之前的一段时期。在此期间,积极调整生活习惯,改善饮食方式,逆转糖尿病前期。
在中国糖尿病前期非常不乐观,很多机构给出的数据显示,糖尿病前期患者都超过了35%;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成人里,糖尿病前期患者甚至达到了50.1%。
糖尿病前期覆盖率太广,因此不要以为胖一些,肚子大一些,没什么,事实上,这是身体再给你敲响警钟,或许这是你远离2糖尿病最后一次机会了。
关注原食点,了解更多血糖小秘密!
免责声明:本账号发表的内容仅是用于信息的分享、学习。文章内容不能直接作为任何健康干预的依据